莫言到底触动了谁的神经?_批判_作品_莫言简历
最后更新 :2023-03-22 09:08:15
莫言,是中国当代作家,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2012年10月,成为首位中国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
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前,莫言已经创作了很多作品,其中1986年,发表中篇小说《红高粱》,在文坛引起了轰动,同时被导演张艺谋改编为同名电影。他的小说作品被人称道,并给予肯定,也没有那么多负面的消息。
但是这一切,在2012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就彻底改变了,莫言突然成为了众多所谓的文人学子讨伐批判的对象,从不高调,潜心写作的莫言成为了众矢之的,舆论的焦点。
其实,这一切都和莫言的作品有关。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去拜读一下莫言先生的作品。莫言的作品大多数是写实,客观反映现实社会。用看似幽默荒诞的文字,激发我们对文字的热爱,唤醒我们寂寞的灵魂。
他的作品很多和他的生活经历有关,1966年,因故辍学,在农村劳动7年,放牛、割草、种高粱、种棉花、割麦、推车、挖河等,这些经历为之后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素材。当然文学创作不会全部写实,会有适当的夸大或者修饰。
莫言通过这些作品,揭露了社会黑暗的一面,并给予批判。恰恰是因为这个原因,众多所谓的文人墨客,批判他卖主求荣,一味地讨好西方国家,以求换取功名利禄;批判他作品不知所云,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名不副实;批判他只会批判,不会赞颂,只为博人眼球,扰乱读者心扉。
赞扬不等于粉饰,批判不等于抹黑,只要是真实的,读者会感受得到!
他在领取诺贝尔文学奖时说:文学和科学相比,的确没有什么用处,但文学最大的用处,也许就是它没有用处。
这种无用,并非真实的毫无用处,而是一种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
在食不果腹的年代,读书几乎一点用处也没有,一块面包的作用要远远超越一本书。
但是,在精神世界里,读书就像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 END -
陈数简介(陈数:嫁给离异带娃的老公,为继子一辈子不生孩子,就好好爱他吧)

提起陈数,多数人的脑海中立刻就会出现“知性温婉,清艳脱俗”的东方美人形象。从《暗算》中...
留学中介机构排名(西班牙留学中介机构排名)

北京英国留学中介优劣势最全直观对比坐标首都地大物博北京机会众多很多小伙伴会出国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