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样英文(卢中强和音乐人眼中的民谣:讲究独立,千人千面)

最后更新 :2023-03-02 18:16:36

综艺《我们民谣2022》在爱奇艺“悄然”收官了。

没有众说纷纭的热搜话题,鲜少破梗出圈的音乐故事。但对于看到节目、听见民谣的观众来说,似乎想起了内心中那一丝说不清的,关于自我的故事。为什么看似简单的旋律,能打破社会叙事的繁重包裹,触碰到个体的情感和灵魂深处?民谣经历了什么样的发展历程?在这个浮躁快速的时代,怎么唱民谣“不变调”?

带着这些问题,新京报记者采访了音乐人、“民谣在路上”“新乐府”创始人卢中强。他回忆起创立“十三月”唱片,签下万晓利、马条、川子等诸多民谣音乐人,开启“民谣在路上”全国巡演的故事。

周云蓬演唱《不会说话的爱情》,他获得《我们民谣2022》第一名。

民谣是个人的,千人千面

民谣在中国的发展路径,于众多研究学者的笔下各有论断,在此无须赘述。就大众认知角度简单而言,中国民谣兴起于20世纪80、90年代,文艺消费化时代到来之际。青年人接受了来自海内外流行文化的熏陶,开始产生多元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渴望自主、独立、平等。而大学校园更是充斥着理想主义色彩,也成为当年先锋性文学、绘画、音乐风格的发源地。其中,“校园民谣”便是萌芽于此。

众多民谣音乐人形容,当年的校园民谣主要是写给女生。曲调简单上口,歌词细腻感人。很多歌曲都是在校园的草坪、宿舍楼下创作出来的,有着青年对爱情、理想最肆意的表达,不会承载太多深刻的主题。“谁娶了多愁善感的你/谁看了你的日记/谁把你的长发盘起/谁给你做的嫁衣……”其中以郁冬、老狼、叶蓓、高晓松、小柯等作为代表人物,其经典歌曲《同桌的你》《青春无悔》《冬季校园》等至今依然被反复吟唱。

但随着市场经济迅速发展,校园时期的纯真理想被残酷现实冲淡,流行音乐所产生的大众审美以及对通俗文化产生的从众心理,都令个人化、情感化、校园氛围浓重的民谣迅速瓦解。曾有人评价,民谣在千禧年之际只能夹缝生存。

可例证的是,2000年后涌现的民谣歌手,大多都带有鲜明的生活印记,同时具备强烈的社会属性。例如四海为家、漂泊不定的游吟诗人周云蓬,辞掉工厂工作来北京“流浪”的万晓利,从克拉玛依远赴北京追梦的马条,在北京琴行打过工,做过保安、保洁维生的小河……当年位于北京三里屯的“河”酒吧,曾是这些北漂音乐人的“乌托邦”。大家每周聚在一起玩音乐,一个人在上面唱,几个人在下面伴奏。

这些年,民谣市场出现了《这一切没有想象的那么糟》《你找错了地方》《不会说话的爱情》《飞得高的鸟不落在跑不快的牛背上》等歌曲。在延续个体关怀的同时,更具人文气质和群体关照。

“民谣,我觉得称它为行走的歌谣、行走的民歌都是准确的。但我更愿给我喜欢的这些民谣定义为独立音乐。”在卢中强看来,独立音乐和流行音乐根源性的区别在于,流行音乐鼓励千人一面,但独立音乐是“千人千面”, “你的世界观、价值观,你在音乐上的天分、技术或者思考,综合形成你在音乐上独立的辨识度体系。这个体系里,除了蕴含整个音乐之外,它还要蕴含你价值观所建构的人文体系。这种独立音乐,也就是这些好的民谣,在我看起来才是最酷的。”

马条演唱《塞外》。

边走、边唱、边喝酒、边快乐

许多经典民谣作品,都是在“路上”创作出来的。

比如,陈鸿宇在成为歌手前曾经历过一场长达60天的自由旅行,从中国最北端漠河到最南端三亚。 “你会在短时间内经历太多心灵的冲击,人也因此会产生变化和思考。”周云蓬在创作《不会说话的爱情》时也正在“告别失恋”的路上,孤身一人坐上了离开北京的火车,第一站是西藏,然后西北、宁夏……后来,“漂泊”也成为周云蓬创作的注脚,他总是在路上,用音乐丈量人生。

而就传播角度来说,“在路上”,对民谣还有另外的含义——它彻底改变了民谣的生态。

在十几年前,民谣几乎没有机会到大型剧场或音乐厅演出,音乐节仍未形成成熟的商业模式。卢中强创立的“十三月”唱片,是当年最具独立音乐属性的唱片公司之一,独具慧眼地签下了万晓利、马条、川子等诸多优秀的民谣音乐人。2010年,卢中强和一群热爱民谣的歌手,包括周云蓬、马条、万晓利、钟立风等,开启了“民谣在路上”全国巡演。

为什么起“在路上”这个名字,卢中强已经记不得了。好像就是灵机一动,大家还都觉得,这个名字不错。

就像民谣一样,随性、自由,“民谣在路上”的大部队就这样背着乐器,坐着绿皮火车,拿着为数不多的投资从北京出发。近的地方坐硬座,远了才能坐硬卧。每个地方都是住快捷酒店,两个人挤在一个小标间里。无论每一场歌手多少,都只有一支公众乐队,但没有任何歌手提出过“要求”。

虽然,这一路上他们看起来就像是“音乐农民工”,但并不影响大家凑在一起,一起玩音乐的兴致。卢中强回忆,有一次他们在火车上喝酒、唱歌,因为声音太大被同车厢的旅客投诉,乘务员只能把他们调换到了同一个车厢。就这样,歌声响彻了一夜。“那时候多好玩啊!”卢中强感慨。

演出过程同样随性。卢中强犹记,“民谣在路上”第一场演出,已经淡出歌坛的沈庆也来了,但不是作为嘉宾。突然,台上乐队演奏起《青春》这首歌的前奏,沈庆就从后台慢慢走了出来,点燃了打火机当“灯光”,在台上“无预演”地演唱完了整首歌。后来,沈庆又跟着“民谣在路上”演了很多场。

“民谣在路上”去过青岛、武汉、深圳、西安、广州等40多个城市。最开始根本卖不出去票。卢中强记得,在武汉的一场演出集结了周云蓬、马条、万晓利、川子大概四五组歌手,最终只有47个人来看。很自然得,演着演着就没钱了。卢中强只能托朋友找商务赞助,用公司卖彩铃的钱继续反哺。

直到2010年底,随着微博等新媒体的盛行,一些民谣演出现场慢慢在网络上被发酵,票房才开始有所转机。最火的时候,“民谣在路上”在西安音乐厅连演两场,场均1000人,场场爆满。每次票房大卖,“民谣在路上”总会举办庆功宴。一开始是10桌,后来变成20桌、30桌,帮忙宣传演出的媒体,来看演出的观众,慕名而来的歌迷们,都成为了和民谣一直在路上同行的人。

“民谣在路上”全国巡演海报和现场。图片由卢中强供图。

理想化的生活在2014年画上休止符。卢中强说,那时民谣的大生态已经发生了一些改变。“平台变好了,但也变得更泛了。所有的demo(小样)都被定义是民谣,有一些东西让我们觉得挺无力的。”但回忆起民谣迅速发展的那几年,卢中强依然很怀念,“特高兴,我们永远就民谣这一个事儿。”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爱奇艺的音乐综艺节目《我们民谣2022》中的30个音乐人,有七个跟“十三月”唱片公司有关:万晓利、马条、钟立风、鹿京周、刘莉旻都曾经签约“十三月”,陈鸿宇的天使投资人正是卢中强,张玮玮曾在“十三月”工作了半年,在此期间创作了《米店》。经历这么多年的岁月流转,今天,当被新京报记者问起什么是民谣时,参加了该节目的歌手周云蓬、钟立风、万晓利、马条、水木年华、小娟与山谷的居民、房东的猫、陈鸿宇给出了不同的答案。有人说民谣是风,是木头,是自行车;有人说民谣是母亲,是人,是人间烟火……有人说要重视旋律,有人说最重要的是不随波逐流,有人说要注重人文性……民谣似乎是无法被定义的,一头扎进生活,又对生命进行思考的抒情式语言。它是对个体精神的深层关怀,是对生活最诗意的吟诵。正如歌手许钧在歌曲《29》中所唱的:“愿你酷的像风,野的像狗,扎进灯火阑珊。”

——音乐人们眼中的民谣是什么?——

卢中强:这么多年我一直觉得,民谣是个特别复杂的事情

从一开始我也没有觉得我做的是民谣,但是我最早签的那批人,他们身上的民谣属性特别强。我更注重民谣的民族根源性,所以我们会签苏阳。万晓利最早也是把“呼麦”放在民谣当中。山人则是个典型的民族乐队。我们当时还签了一个北京歌手叫川子,他唱的就是京韵大鼓、北京琴书。

第二,我觉得民谣很重要的是天分和技术。万晓利《这一切没有想象的那么糟》那张专辑全是他自己制作的,我们仅仅是重新做了混音。钟立风也是典型,基本上他们在弹一把吉他的时候,把和声和律动部分都已经解决了。

第三,一定要兼具一些独立思考和现实批判,有了这些,音乐的人文精神会加强很多。

万晓利:民谣有点像植物,或者说素菜。烹饪手法不是那么烦琐,但有营养,具有各种维生素。

周云蓬:自行车。它不是跑车,也不是游轮,它是自行车,自由自在,可以随时启动、随时停止。它是简单的,便宜的,个人的……

小娟:我常常会说民谣是母亲。它就像一片大地一样,可以生长出各色各样的不同种类的植物。它可以来自于不同地域,情绪非常多样化,是一种人生积累、体验、体会沉淀下来之后的一种发声的方法。所以民谣千差万别,而不只有一种表达形式。这恰恰是它最具魅力的地方。

马条:民谣音乐是烟火气,是一种最“方便”的音乐形式。你想玩音乐,那么民谣可以打开你的艺术大门。所以很多人喜欢民谣,可能就是因为它非常亲切、接地气。

水木年华:民谣是小火苗,是我们平凡生活中闪闪发光的一瞬间。民谣是相对平和地对生活的赞美,加上一点点小反抗,当然也有嘲讽和撕裂,但它的表达方式是一种火苗一样的小闪光,能够轻易打动人心。

房东的猫:王心怡:我觉得民谣可能像一阵微风,润物细无声,不像大雨会淋湿你,而是在你有一点热或者不舒服的时候,带来沁人心脾的感觉。吴佩岭:我觉得民谣是一个,每首歌都承载着创作者多年的成长经历。从他们的歌之中就能看出他们是怎样的人。同样,每个人通过民谣获得的感受也是不一样的。

陈鸿宇:物件的话我觉得木头,用词描述的话可能是真实。民谣中的“人格”是比较重要的,所有的独立音乐都是人如其歌的,不是说,我唱的一首歌是我包装出来的。

钟立风:民谣是。每个民谣人,实际上都是一个善于讲故事的人。灵动、诗意、善意、丰富,甚至狡黠……都是民谣者的风格气质,如此,他们会把故事讲得比较高妙,不把故事说满,讲述的同时,也留给听者想象、思考的余地。

新京报记者 张赫

编辑 佟娜

校对 刘越

- END -

你们要的猪毛刷的发展史来了「傲群」_

原标题:你们要的猪毛刷的发展史来了「傲群」之前在《猪毛刷,安排》中给大家讲解过猪毛刷的...

怎么美甲(大肉手怎么美甲)

如何学美甲?如果是找专业的美甲学校学,一般1-2个月可以把所有的款式都学完,学员之间相互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