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宁

最后更新 :2023-02-21 15:04:19

文化界翘楚 艺术的范儿

有幸结识董汝河老师,是最初从八九十年代的报刊上阅读他的文章和作品开始的。在这些或激扬或清丽的文字中,使人深深感受到流淌在岁月间的温暖和生命中的情怀。后来,随着地方台电视节目的丰富,又有幸在荧屏上“见”到董汝河老师,大红色的上装、一头银发成为这位目光炯炯、艺术范儿十足的文化大家的“标配”,举手投足间流转着文化底蕴的涵养,而他大方优雅的谈吐和平易近人的风范更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真正面对面向董老师求教,并与他成为忘年之交,则是后来的事情。

在董汝河老师的不凡经历中,印着一长串深深的人生足迹。董汝河老师1946年出生,原籍河北枣强,国家二级编剧,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他曾担任过市京剧团编导室副主任,市文化局戏剧研究室副主任,市文化艺术研究所副所长,市文联协会部主任和市戏剧家协会主席等职。他还曾担任省文联委员、省戏剧家协会常务理事、省楹联学会理事、省元曲研究会理事,并被省楹联学会、省职工灯谜学会、市戏剧家协会等团体聘为顾问,他还是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的评委。
记忆中,董汝河老师曾专门谈起过他的从艺经历。对于上几代人来说,1960年应该是一个经常提到的年份。就是在这一年,董汝河老师考入了张家口戏曲学校京剧科,由此与戏曲结下了不解之缘。当时的戏校在西太平山朝阳洞下的一个大院里,能够吃上相对较好的伙食,还有配发的练功服,对于董老师他们这批学员来说确实是那个年代的幸运儿,也体现出在困难时期国家对于文化和教育的重视。但更为幸运的是,董汝河老师他们这批学员还得到了很多当时张家口戏曲界前辈手把手地悉心传授,为这批学员从老一辈艺术家手中接过戏曲艺术的接力棒,并在日后的戏曲大舞台上担纲重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对于文化课的学习,戏曲专业的学习更需要下真功夫流更多的汗水。在戏曲界流行着这样一句话——“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两天不练,同行知道;三天不练,观众知道。”六十年代初,尽管当时的生活条件还较为简陋,但是人们的精神世界是充实和丰盈的,董汝河老师那一批学员正是在这样的氛围激励下,寒来暑往历经六载,于1966年顺利完成学业,董汝河老师也由此正式成为市京剧团的一名演员。
提起张家口市京剧团,很多上了年纪的观众都有非常深的记忆。这个剧团曾将江西省话剧团排演的话剧《八一风暴》改编为同名京剧,并在1963年7月进京公演,在短短两个月时间引起强烈反响。最令人难忘的是,8月20日,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亲临现场观看演出并接见了全体演员。从当年留下的一张黑白合影照片中,还能够让人们重温那个难忘的时刻。周总理还对市京剧团演现代戏的方向给予肯定和鼓励,认为“《八一风暴》为京剧表现现代生活开了一个路子”。事实也正是如此,张家口市京剧团正是由于长期以来在继承传统大胆革新的艺术创作氛围下,将排演京剧现代戏作为发展方向,相继推出了一系列现代戏,这种勇于探索,攻坚克难的精神,更赢得了同行的广泛赞誉。随着十年浩劫结束,我国文艺事业又迎来了百花齐放的春天,重新焕发生机的市京剧团很快将《八一风暴》重新搬上舞台,当时国内很多剧团纷纷来到张家口学习观摩,据说市内的旅店一时客满为患,今天,我们还能够有幸在网上找到当年《八一风暴》剧目油印本的图片,在这个油印本的封面赫然印有“向张家口市京剧团学习剧目”字样。这一现象还被当时的《人民日报》作为重要消息刊登在显要位置上,当时国内的很多报刊也纷纷刊登《八一风暴》的评论和观后感,兴起了第二次《八一风暴》的热潮。在这里我想表达的是,董汝河老师的从艺经历和之后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与他长期所处的学习和工作环境密不可分的,更与老一辈艺术家的影响带动与悉心传授以及他个人的仔细揣摩和全身心投入分不开的。

时光又转回到今天,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在2017年。当时,张家口戏曲艺术研究院准备移植京剧《八一风暴》作为我市向建军90周年献礼的剧目,并在全市巡回演出的基础上,力争进省会进北京演出,让省会和首都观众重睹当年《八一风暴》的风采。时间紧任务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戏曲艺术研究院专门聘请董汝河、杨少光和赵伟生三位老师作为当年《八一风暴》进京演出的目睹者和《八一风暴》复排的亲历者为剧目移植排练提供艺术指导。当时,研究院上下在剧目的移植过程中遇到了不少的困难,手头的资料不全,董老师他们就从家中找出珍藏多年的资料将很多缺失的东西补充完整,一些年轻的演员进入角色较慢,董老师他们就亲自下到排练场亲身示范,手把手地教,一招一式地示范,几位老师还利用外出演出与演员同住的机会,深入浅出地谈对角色的认识和表演感受,毫无保留地把舞台经验传授给他们。短短的四个月时间里,几位老师忘记了年龄,忘记了疲劳,他们怀着对戏曲的无比热爱和对《八一风暴》的特殊感情与全体演职员摸爬滚打在一起,为这出戏在移植后的打磨和提升投入了非常大的心血,也为该剧后来的成功演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应当说,担负起张家口戏曲艺术发展和传承的重任,董汝河老师是全市众多戏曲艺术家中的杰出代表,是老一辈文艺工作者的典范。
董汝河老师曾谈到,在他的人生经历中,始终与戏曲有着不解的缘分,无论是京剧的舞台,还是在地方戏曲中,都有他活跃的身影。曾经看到过董老师珍藏的一张剧照,照片中,董老师所扮演的剧中人物英姿飒爽,脸上充满了那个年代所特有的豪气。在传统戏《武昭关》中,董老师曾饰演伍子胥一角,无论唱念都将这一人物的内心活动表达得淋漓尽致。京剧《甘露寺》中的乔玄是戏曲观众都熟知的形象,当时,年纪尚轻的董汝河老师却能够将人物刻画十分到位。在《快活林》中饰演的武松,董老师又悉心揣摩人物心理将一位侠义肝胆的英雄形象呈现在舞台上。随着剧团现代戏的排演,董老师又在现代戏《社长的女儿》《龙马精神》《越海插旗》《杜鹃山》《两块八》《送肥记》《向北方》《当家人》中塑造出一系列舞台形象,赢得了观众的喜爱,而在这些成功的背后下了多少心血与功夫,也许只有董老师自己才知道。
正是与戏曲舞台艺术的深深热爱和孜孜不倦的努力,从1968年开始,年仅22岁的董汝河老师被吸收进剧团编导室,参与了《战龙口》《矿山儿女》等剧目的创作,在参加演出的同时开始从事戏剧编导工作。从演员到编导,工作性质不同,所肩负的担子更重,但是他所热爱的戏曲艺术和“戏比天大”的舞台情愫却始终没有改变。董汝河老师曾执导过京剧《大佛奇案》《迎风飞燕》《银泉激浪》,歌剧《大路朝阳》,话剧《救救她》《清宫秘史》等,无论哪一部作品董汝河老师都全身心投入其中,认真分析把握剧情和人物,悉心指导演员揣摩角色心理,努力增强表现力,将人物形象成功立于舞台上,把剧中故事深深打动观众的心。在担任导演的同时,他还相继写出《卧云水母》《壮岁旌旗》《美姑梦》《野山菊》《中秋月正圆》等20多个剧本,这些剧本有的搬上了舞台,有的发表在各级刊物上。最值得一提的是,他编写的晋剧《金玉怨》在第二届河北省戏剧节上一举获得了7个奖项,剧本还荣获了河北省“月季花”剧作奖。
对于董汝河老师来说,心中的舞台是巨大的。董老师勤于思考,笔耕不辍,在文艺理论研究方面也同样做出了不凡成绩。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他先后在《戏曲艺术》《艺术探索》《戏剧电影报》等报刊发表了戏剧史和戏剧理论文章60余篇,从理论和实践的多个角度对戏曲发展提出了个人见解。他与人合作撰写的《由再现向表现滑动》一文对于舞台艺术呈现提出新观点新认识,由此荣获华北戏剧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奖,而《关于剧目商品属性的思考》一文针对剧目创作方面遇到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一举获得了河北省“月季花”优秀论文奖。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作为文化大家,董汝河老师的兴趣非常广泛,他以自己所钟爱的戏曲艺术作为起点,将戏曲艺术所必须深入涉猎的格律诗、曲艺、楹联、灯谜、歌词等多种形式的文艺作品作为创作和攀登的目标,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年的苦苦追寻探索,这些形式不同的作品纷纷见诸于各级报刊,对于这些累累硕果我们可以看成是对董汝河多年以来在艺术领域孜孜以求的最好的回馈。
董老师则说令他最难忘的是他第一次发表格律诗,那是在1966年的6月,当他看到经自己仔细推敲的文字变成铅字发表在《张家口日报》上的时候,那心情甭提有多激动了。这种激动,激励着他在诗、词、曲创作道路上前行的脚步,引导着他不断地开阔创作的视野,也促成了他后来在这个领域中满满的收获。诸如七律《花垣尖岩山(文笔峰)咏》《写在国家宪法日》《太白桃园赏桃花》《道路交通安全感赋》《值建党百年,吟颂林祥谦烈士》,五律《咸阳情二首》,《(古风)拟登黄帝陵龙驭阁》,《满江红·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满江红·暮吟卢沟桥》《贺新郎·咏竹》,《双调南歌子· 国旗颂》《套曲·寻一曲高歌献吾党》等近二百余首作品在全国先后获奖并产生出广泛影响,也由此看出他在诗词创作中的无比执着和深厚的艺术功力。
董老师钟爱楹联,楹联也成就了董老师。说起楹联,很多人都不会陌生,但是能够撰写出一幅好的楹联,实在是难上加难。楹联是由两个工整的对偶语句构成的独立篇章,要求字数相等,字调相对,词性相近,句法相似,语义相关,语势相当。是一种最具中国文化特色,雅俗共赏的文学体裁和文化现象。董老师说,他是从1978年开始学习并投入到楹联创作当中去的,出于对楹联艺术的热爱与痴迷,他在学习和创作上下了太多的功夫,正是这种投入与忘我的精神,使他在后来参加的全国各类征诗、征联活动中,获得各级各类奖项千余次,特别是从2006年至今曾9次荣获中国对联创作奖,他还曾在2008年度中国对联创作奖金奖中被提名,2010年获得“中国当代联坛精英”荣誉称号,2013年被评为“河北联坛名家”,在全国300余处景区景点镌刻悬挂有董老师撰写的楹联作品,他的事迹和作品还被选入《中国当代诗词家大典》《中国当代楹联家大典》之中。

在董老师的楹联作品中,有对名胜的吟诵,也有对家乡的歌唱。比如广东电白馨泽苑临池阁征联一等奖的“临池思拈笔,蘸一园流翠飞红,写襟怀诗画;凭阁且扬眉,借几阙弦歌漱韵,吟海岳风云。”题写淮安运河博物馆的“炀帝于今何在?只留得万里漕河,通南北,阅春秋,济世利民,已共长城书伟大;淮安自古肇兴。且躬逢千年善治,构和谐,求发展,建功立业,正随祖国续辉煌。”题写古城西安都城隍庙的“都五省城隍,知五方善恶,五色旌旗上,早高悬业镜;梳千年风月,箅千里山川,千遭祸福间,却自在人心。”都写出了作者纵贯古今的胸怀宽广和神驰情纵的笔下风云。而题写在水母宫夕照亭上的“俯拾朝花思露重;遥看晚树对霞明。”看似信笔拈来,却又饱含了对锦绣山河的俯仰和人生朝暮的思忖。
说到为家乡的名胜古迹题写楹联,这里需要多说几句,董汝河老师深深热爱着这块培育他成长的热土,特别是对于市内外的一些名胜古迹和景点,他希望有更多的联家撰写出赋予灵魂的作品,希望通过楹联这一独特的形式表达对家乡深深的热爱。为此他不仅组织全市楹联作者进行深入创作,还多次以政协委员个人或以民革市委的名义,向政协提交《关于清理整顿我市名胜古迹楹联的建议》提案。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近十年的奔走呼吁,2005年,这项建议终于得到回应,市里正式立项对水母宫和西太平山两个景区的楹联进行创作、修改、书写和制作悬挂。实际上,这项重任最后又落回到他的肩上,在董汝河老师的积极协助下,市园林处组织人员顺利完成了任务,为我市名胜古迹景点增加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因为楹联,董老师又钟爱上了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中国书法韵味无穷,篆隶楷草行,或以雄沉劲健、雍容端朴见长,或以俊秀潇洒、温婉流丽为胜。于是,在董汝河老师的楹联创作中,楹联撰写与书法艺术并重,字句凝练的联语与典丽琳琅的书法使二者浑然一体,相得益彰。
灯谜也是董老师钟爱的艺术。从1982年开始,董老师就积极参与灯谜艺术活动,还曾主持过《张家口晚报》的“今晚灯谜”栏目,策划过本地的若干灯谜赛事,也多次参加全国各地的制谜、竞猜比赛,并屡有获奖。在《中华灯谜艺术家大辞典》中,董汝河的名字赫然在列。
1978年,在改革开放春风的吹拂下,大型文艺晚会和大型文化活动逐渐进入到社会生活当中。市内外很多大型文化活动中,都有董汝河老师的身影,他多次担纲策划、撰稿和导演,并应邀担任电视晚会的嘉宾主持。由他撰写的《中华古诗文音乐朗诵会》《走向辉煌》《塞外平安夜》等大型电视文艺晚会的主持词都曾得到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好评。由他担任撰稿的《唱支山歌给党听》大型文艺晚会《城市平台·张家口专辑》等都曾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在由市剧协与张家口电视台联合举办的“地方戏曲擂台赛”中,董老师亲自担任嘉宾主持历时半年之久,他的精彩中肯的点评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产生了非常好的效果。
董汝河老师在歌词创作方面也是很有成就的。早在1965年,还是学员的他就创作了歌词《我们是革命戏曲接班人》,由他的同学王海英谱曲,在当年举行的全市中小型剧目汇演中演唱,这首歌还刊登在当年的《张家口日报》上。从1993年开始,董汝河老师开始了歌词创作,至今共发表歌词30余首,其中有歌颂改革开放的《又一个明媚的春天》,助力冬奥的《彩梦,相约2022》,庆祝建党百年的《还是那柄锤,还是那把镰》,讴歌抗疫情的《逆行》以及歌颂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的《这就是咱德胜村》等等,很多作品经谱曲后在社会广泛传唱。此外,董汝河老师还创作出鼓词、快板、山东快书、小品和新诗、散文、小小说等多种形式的作品共计30余件,并相继发表或演出。
董汝河老师曾经担任市戏剧家协会主席,作为全市戏曲人的娘家人,他以极大的热情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做好对戏曲艺术工作者的服务,组织开展各类型活动,扩大了剧协的影响。当年,由市剧协组织选送的我市小选手参加全国戏曲“小梅花”奖比赛,曾连续三年荣获金奖,引起了国家和省市戏曲界的高度关注。董汝河老师还曾担任过市第六、七、八届政协委员,桥东区第六届政协委员。在多年的履职尽责中,他向两级政协提出提案60余件,其中1件获市政协优秀提案奖,2件获区政协优秀提案奖,董老师还被评为市、区优秀政协委员,两度被评为张家口市各界人士为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服务积极分子,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表彰。
董汝河老师热心投身文化公益活动,他先后被聘为市文化局文化市场监督员、市公用事业管理局行风义务监督员、市园林处形象建设顾问和桥东区行风评议员等。无论是在工作岗位上还是退休后,他都积极参与下农村、下社区、下企业、进军营的各类文化公益活动,还多次举办戏曲和楹联讲座,普及戏曲和楹联知识,传播文化。最值得一提的是,董汝河老师曾应市里邀约,专门撰写了2010、2011、2012三年的公祭中华先祖的祭文,这些展现赤子之心和家国情怀的祭文,充分表达了全体中华儿女团结奋斗振兴中华的共同心声。2017年9月,董汝河老师应邀专门为张家口桑干河文化旅游节撰写了散文诗《致眷顾桑干河的太阳》,由著名影视配音演员乔榛在开幕式文艺晚会的现场朗诵了这一作品,这首充满对母亲河桑干河赞美与热爱表达的长诗经过朗诵家的深情演绎,成为整场晚会中最为核心的表达,深深地打动了现场观众的心。
董汝河老师号“水草斋主”,关于这个号,我没有细问过来历和其中深刻的含义,但是我想,水生万物,草木知春,感知自然的博大与胸怀万物,恰恰是董汝河老师热爱生活不负岁月的最直接的表达,也是他悉心浇灌的艺术生命之花持续绽放的最生动写照。

二〇二二年三月十八日完稿于张垣

党宁,张家口市图书馆副馆长,副研究馆员,市国学研究会会员,市察哈尔文化研究会会员,市张库大道历史文化研究会会员。

本期编辑:

《上谷文化院》微信公众号说明

●主办:宣化区上谷文化研究会

●宗旨:助力传承厚重的古城历史文化。

●投稿办法

公共邮箱:shangguwh@126.com

责编微信:宁心若水 xhlsl0549

手机 13633132006

责编微信:张续军 zxj075100

手机:15324072633

责编微信:康富华 rpwp15tw5bws22

手机:15831376699

责编微信:田桂芳 d83465kudw5g22

手机:13630882011

●投稿要求:原创文章+作者简介+本人照片+联系方式。

● 不收已在其他微刊发表过的作品

●拒绝抄袭,文责自负。作品请校对准确,格律诗词自行检测,文字总量大于300字(含作者简介),一律电子文本。

●平台暂无稿费。

- END -

51岁郑嘉颖两千万豪宅内晒照,90后小娇妻身材火辣似父女_陈凯琳_孩子_

原标题:51岁郑嘉颖两千万豪宅内晒照,90后小娇妻身材火辣似父女关注我们,每天给您送上最新出...

如何出国留学读博士(出国读博士难不难?海外博士申请难不难?申请博士的几种方...)

出国读博士难不难外洋博士哀求难不难哀求博士的几种方出国读博士难不难外洋博士哀求难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