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众院(古代也有养老院?从元明时期的养老机构,看古代社会性养老的政策)

最后更新 :2023-04-10 14:16:14

古代也有养老院?从元明时期的养老机构,看古代社会性养老的政策

#历史开讲#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引言

元朝的统治者建立帝国之后,在汉族文化的影响之下,用了一些手段来维护自己的政权统治。

从元朝统治者的管辖方式看出元代是一个讲究“实利”的朝代,这也成为了元朝养老制度的一大特色。

当时蒙古统治者就根据自己国家的社会情况“量身定做”了一些尊老、养老相关政策,在最大的范围内去减少朝廷的财政压力,对当时社会秩序的稳定与平衡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古代文人张光朝曾说:“静默不能仕,养老终南山”,所以说养老问题的处理以及政策的制定,一直以来都受到各个朝代的重视。

一、从来不解周家意,养老常须祝骾人

众所周知,以前的古代社会是以家庭为主的小农生产方式,所以他们的养老单位都是以“家庭”为核心的。

在当时只要你的家庭规模够大,代际结构稳定的话,养老对于这些家庭来说并不是一个特别大的问题。

其次,当时社会还有另外一个核心要素就是“土地”,统治者要保证土地的使用权以及继承权来为养老提供制度的基础,同时还需要不断利用道德乃至法律来强化孝道,这些措施也是对养老政策最有力的保障。

而当时古代强化孝道的原因也十分简单明了,自古以来“尊老爱幼”就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养育老人也是中国延续至今的一种传统的思想,更是历朝历代政府所积极倡导的。

一般来说,普通民众的养老都是依靠着自己的儿女、孙子,来维持他们后期的生存生活。

假设老人的后代足够的努力,那么这些老人跟着自己的子孙还能享受比较好的物质生活。

但是如果后代并不努力,就只能一直过着穷苦的生活,他们的父母也只能被动的跟着子女过着较差的生活,别无选择!

由此可见,养老在中国古代社会中是十分重要的。

唐朝时期,真正的养老机制才逐步建立完善发展起来,唐朝统治者在长安还修建了悲田院,专门用于收养一些经常在街边乞讨,无家可归的乞丐们。

到了北宋时期,当朝统治者又在汴梁,修建了东福田院,专门用来收养那些有家但是无依靠的年老乞丐,当时主要负责东福田院管理的是寺庙。

发展到后期的时候这些养老的福田院也摆脱了寺庙的管理,并改为政府直接统治管理,那时候朝廷会为当地管理的政府提供钱财、粮食等支持。

到了元朝时期,统治者在1271年下令要修建济众院,用来收养孤独有残疾的老人,并且发放一定的粮食,这些粮食必须要当众发放,官员不得私自占领。

再到明朝时期,要求各个政府、州县都要修建养老院,到1840年京城历年赡养老人的人数就已经高达到了7000多人。

发展到清朝,康熙皇帝要求在京城修建“普济堂”,随后清朝各个地方纷纷效仿京城,当时的养老待遇更是达到了各个朝代时期的顶峰。

二、两岸桃花烘日出,四围高柳到天垂

这时候我们再来说一说在元朝前的朝代—宋朝的养老制度,宋朝时期的老人大部分以家庭养老为主,朝廷也主要致力于家庭养老的惩戒行为,以此来规范民众的养育行为。

之后朝廷为了救助社会上的孤寡老人,在1067年宋神宗继位的时候,招王安石进京推行变法。

变法中有一条就是,在全国普遍推行“集中供养”的方式及“普惠性养老”,帮助这些孤寡老人去到四福田院。

随后宋朝政府还在地方开设了“居养院”和“安济坊”等养老机构。

相比于宋朝的养老机构,元朝统治者选择在各个乡镇都设立养济院一所,用来专门救助收养那些孤寡老人、老弱病残、穷而无家者。

在元朝时期就曾经有这样的一位官员,曾经在大都建造了一个很大的宅子,特地将自己的母亲接到来这儿来和自己一同居住。

而他这么做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更好的奉养父母,让自己的父母过上更舒适的生活。

当时元朝还会对民间的那些八九十岁的老人,进行最直接的经济救助,并且救助的对象并不会仅仅局限于蒙古人,救助对象是包括汉族人民在内的。

对于70岁以上的老人,如果他们犯罪了的话元朝政府还会减免他们的刑罚。

因为元朝统治者考虑到年龄太老或者年龄太小的人,他们没有办法承受那些肉体的惩罚,于是同意他们可以花钱抵罪,统治者对于自己的这个规定还做出了其他的解释。

减免老人的刑罚是为了能够让他们的儿子女儿在今后还能够赡养他们。但是对于一些过于恶劣的行为,元朝政府也不会对这些老人减刑。

除此之外,当时元朝的官员也享有着独特的养老政策,凡是因为年老而退职的官员,都被统称为“致仕”。

致仕的官员能够享受到加官进志、粮食俸禄、荫叙子孙这些优惠政策,并且朝廷在物质方面还会给予他们一定的保障。

三、手种满园桃李树,东风披拂烂如霞

但是,当时元代初期的养老政策,消耗了国家许多人力、财力、物力。因此到了元朝中后期的时候,他们对养老政策方面进行了很大的改进与简化。

为了减少元代朝廷的财政压力,他们将养老院中收养老人的年龄有60岁提高到了70岁。

这样大大降低了老人进入养老院的人数,减少了养老院中粮食的消耗,减轻的国家的粮食供应压力。

而如此大的老人群体对于当时元朝政府来说,不能够长时间的维持。

元顺帝时期,在国力不足的情况下仅仅通过政府的财政力量解决养老问题时,就遇到了很多困难,当时元朝政府为了解决这些棘手的问题,更是想出了许多的办法。

此外,当时元朝政府对于养老机构中的这些老人们所赏赐的物品,也比较的单一。

除了正常的大米和一些面食,很少会赏赐老人们肉类、鸡蛋等这些高营养的物品。但是物质的单一并不代表,元朝的统治者放弃养老政的实施策,总体上来说他们还是重视养老问题的。

而这个举措也是为了让自己的统治能够得到当朝百姓的认可,以此来巩固自己的权利。

当时元朝的统治阶级有一种独到的智慧,就是他们将“孝道”上升到国家层面,让全国百姓都重视养老,做到孝顺老人、尊重长辈。

这很大程度上为元朝的统治秩序奠定了良好的舆论和价值基础。

除此之外,在精神层面上,元朝也十分重视养老制度,倡导尊老、爱老的社会价值规范,使整个社会形成了良好的社会风气,促进了养老思想的盛行,整个社会都能够做到尊敬、爱护老人。

元朝的统治者明白老人们积累了很多的生产生活经验,如果国家能够充分的调动老年资源,在一定程度上还推进了当时农业的生产与发展。

因为当时古代社会不仅农业发展生产缓慢,社会的医疗水平发展也十分缓慢,所以古代人的寿命都比较短,加上天灾人祸的影响,古代很少有老人能够活着超过70岁。

但是在古代的传统思想观念中“高寿”便是吉祥的象征,如果有人的寿命能够达到90岁以上,那么当地的政府立即会向朝廷中央报告。

而皇帝得知这个消息之后还会奖励当地的政府官员,所以可以看出当时古代高寿的老人在社会上肯定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他们不仅有当地政府的养育、国家的养育、家中子女的养育、就连地方的那些财主、地主也会出钱养育他们。

因为这样不仅会让他们获得好的名声,也会让他们在朝中的地位有进一步的提高,皇帝对他们还会分外的赏识。

结语

由此可见元朝的统治阶层在继承前朝养老制度的基础上也进行了一定的创新改革,而且元朝统治阶级在建国之初就实行了“以孝治国”的理念,让养老问题得到了很大的解决与发展。

元代的养老政策从根本上来说是让统治者为了能够让自己的权利变得更加稳定,让国家的财政状况得到改善。

但是更深入的目的还是为了让社会形成比较高的道德要求,形成尊老、爱老的社会风气。这对社会的年青一代也有着很大的教育意义,有正确的价值观引领。

元朝的养老制度也让我们得到了很多的启发与借鉴,如今的我们生活富裕,国家综合国力强盛,对于养老政策的实施也不是那么的困难。但是我们还是需要坚持在社会倡导育老、养老的风气,展现出社会对老人的重视。


参考文献

《元朝那些事》

《寿亲养老新书》

《养老奉亲书》

《元朝秘史》

- END -

高一到西班牙留学(西班牙留学申请条件 高中生申请西班牙留学要满足哪些要求)

西班牙留学哀求条件高中生哀求西班牙留学要满意哪些要求高中阶段哀求西班牙的留学必要各...

瑞典留学移民(瑞典留学移民容易申请吗)

华人移民瑞典到底难还是易瑞典有世外桃源美称环境优美是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之一瑞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