簪子怎么用(明朝女子头面:金翠珠玉、簪插满冠,无数各色宝石从何而来?)

最后更新 :2023-02-27 21:04:58

灶物者说

去年做过国家博物馆藏万历皇后九龙九凤冠的一个专题,除了黄金的龙和凤、碧蓝色的点翠,最吸睛的就是上面的宝石、珍珠和翡翠,它们让整个凤冠色彩丰富、形状立体、更具美感。前段时间去首都博物馆看了《回望大明——从南京到北京》这个展览,200多件文物,带宝石的文物占了一半以上,而这其中大部分都是女子头饰。

明朝女子头饰有何特点?佩戴有什么讲究?装饰头饰的大量宝石从何而来?

本期灶物者带您了解一一了解。

明万通父子夫妇墓出土黄金镶宝石葵花簪

黄金宝石 珠翠满冠

说到女子的冠饰,最精致、最完整的就是皇后的凤冠。明朝皇后凤冠的实物,最有名的就属定陵出土的那四顶了。孝端皇后的九龙九凤凤冠、六龙三凤凤冠;孝靖皇后的十二龙九凤凤冠、三龙二凤凤冠。

明定陵出土凤冠

《大明会典》:“九龙四凤冠,漆竹丝为圆匡,冒以翡翠。上饰翠龙九、金凤四,正中一龙衔大珠一,上有翠盖,下垂珠结,余皆口衔珠滴;珠翠云四十片;大珠花十二树;小珠花如大珠花之数;三博鬓(左右共六扇),饰以金龙、翠云,皆垂珠滴;翠口圈一副,上饰珠宝钿花十二,翠钿如其数;托里金口圈一副。”

明定陵出土凤冠

《大明会典》这段记载的是永乐年间皇后凤冠的规格,虽然万历时期的这四顶在龙、凤等数量上有所差异,但制作的工艺,用料的种类是差不多的。我们把这段话和万历孝端皇后的这顶九龙九凤凤冠结合,来看看用材和工艺。

  • 竹丝。凤冠最里面用细细的竹丝编制轮廓,竹子很轻,但很有柔韧性,带在头上舒适性比较高。
  • 黄金。孝端皇后这个凤冠前面有9条金龙,下面有8只金凤凰,后面还有一只凤凰。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仔细看金龙和金凤它们的造型,不是实心的,不是金疙瘩,有细密编织的痕迹感觉,这个其实就是“累丝工艺”。

黄金累丝工艺

累丝是金银制造工艺的一种,可以说是最为精细的一种工艺。制作的时候将金银做成细丝,然后交织成型,焊接于器物之上。

明朝金银加工是中国古代最为鼎盛的时期,以累丝、炸珠、开模、金细珠粒工艺为代表的金银加工工艺的大规模应用,让明朝的饰品高贵且别致。除了皇后的凤冠,很多命妇、贵妇的金银发饰、首饰也会用到这些技法。我们这几年开始流行的“古法黄金”的制作工艺和形式,是不是就能看到明朝的影子?

南京明沐晟墓出土“佛”字黄金簪

  • 宝石。凤凰下面,有三排红蓝宝石,共128块。

凤冠宝石和珍珠

  • 珍珠。在红蓝宝石中间,有好多用珍珠做的花朵,这个就是《明会典》里面说的“珠花”,九龙九凤凤冠上共使用珍珠5400多颗,这些珍珠大都来自东部沿海地区。
  • 翡翠。在凤冠的竹帽胎上,覆盖有非常多的翡翠,在黄金、宝石映衬下格外好看。

凤冠翡翠

  • 点翠。凤冠上大片的翠蓝色就是点翠。可以说是明清时期,后妃饰品的一大特色了,用翠鸟脖子上的羽毛粘贴在金属表面而成。

凤冠点翠

通过这四顶凤冠,以及传世的皇后画像,有一个很直观的感觉就是冠饰很满,戴在头上后几乎都没有头发露在外面了,这其实是明朝女子冠饰的一大特点——满冠。

孝端皇后画像

皇后的凤冠使用大量黄金,镶嵌有各色珠玉宝石,肯定是“满冠”的形态,那如果不是这种凤冠,女子的发饰如何做到满冠?

答案就是用各类簪子,别于发间各个部分。

南京将军山沐斌夫人梅氏墓出土黄金镶宝石簪

挑心分心 簪于发间

定陵出土的这四顶凤冠,其实是皇后在非常重大场合才会佩戴的,一般情况的发饰,我们看下面这张图。

孝靖皇后常服画像

这张图片中孝靖皇后的头饰就是普通的女子头饰搭配。前后左右,甚至上面都别有不同的发簪。我们来分别看看每部分的位置及形制。

  • 第一个是挑心。

《云间据目抄》:“妇人头髻,在隆庆初年,皆尚圆褊,顶用宝花,谓之挑心。”

挑心是明朝女子头饰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它是所有发簪的“C位”,在正前方正中的位置。个头在所有发簪中是最大的。使用的时候单独一支自下而上簪于当心。挑心能有多大多好看,我们来张图。

南京将军山沐斌夫人梅氏墓出土黄金镶宝石挑心

这个挑心是南京出土的明朝沐氏家族沐斌侧夫人梅氏墓出土的。沐氏是贯穿明朝始末的望族,从侧室使用的这个大个镶满宝石的挑心,就能看出当时整个明朝上层社会使用的挑心应该都是非常精美。把它别在头上,怎能不吸睛?

  • 第二个是分心

分心的地位在明朝女子头饰中仅次于挑心。

分心的位置一般在挑心之下,有时候具有整体发箍的作用,所以作为分心的发簪簪首一般在横向成弧形,多呈山峰的形状。且按照前面簪和后面簪,分别称前分心和后分心。

南京将军山沐斌夫人梅氏墓出土黄金镶宝石前分心

  • 第三个是掩鬓

《客座赘语》:“掩鬓或作云形,或作团花形,插于两鬓,古之所谓两博鬓也。”

正面的有了,下面、后面也簪了,要想“满冠”,那左右也不能空着。这个掩鬓就是插在左右两侧的发簪。这种发簪一般要成对戴,明墓中出土的大量文物也证实了这点。

如文献记载,掩鬓最常见的形制就是下图所示的云形,戴的时候将云头向上,朝向外侧。

南京将军山沐斌夫人梅氏墓出土黄金镶宝石掩鬓

文献中还把“博鬓”和“掩鬓”一起说,“博鬓”又是什么?

简单的说博鬓是皇后凤冠上的掩鬓。上文中我们看到皇后凤冠两边有像小尾巴那样的东西,那个就是博鬓。

凤冠博鬓

《明会典》:皇后礼服中三博鬓。饰以金龙翠云、皆垂珠滴。皇后常服中有三博鬓、饰以鸾凤。

万历皇后这四顶凤冠,虽然龙凤数量和永乐时期颁布的《明会典》中记载不一样,但博鬓的数量是一致的,共有六扇,左右各三。

由此也可证实,凤冠虽然形制特殊,但明朝女子头饰所要求的各项要素也一样不少。

北京明董四墓村出土黄金镶宝石云凤型簪

  • 第四个是顶簪

顶簪,从名可知,是戴在整个发髻顶部的发簪。有学者认为顶簪是插戴于顶部使得?髻不会因为负重而倾斜的一种发簪。

什么是?(di)髻?

明代已婚妇女需要把头发盘起来,然后戴髻,这个有专门的称呼,叫做?髻。简单的说,就是一种用头发、银丝或者是金丝编成的网帽,整个把头发罩起来。

明墓出土?髻和传世画像对比图

所以说不论哪种发簪,其实都不是直接戴在头发上,而是戴在?髻之上。

除挑心、分心、掩鬓、顶簪之外,还可以戴一些个头比较小的发簪,装饰在整个发饰之上,使发饰看上去更“满”。

北京明刘通墓出土梅花顶金簪

我们经常可以在影视剧中听到:打一副头面、送一副头面这样的台词。其实“头面”就是明代女子头饰的总称。以?髻为核心,头戴各种发簪,构成整套满冠。

南京将军山明沐斌夫人梅氏墓出土黄金镶宝石头面

镶翠嵌宝 货从海来

首都博物馆这次《回望大明》的展览,大量文物都镶嵌有各色宝石,各类发簪更是宝石大比拼。

明定陵出土黄金镶宝石簪

镶嵌宝石是明代发簪最大的特点,也是明代女子发饰、特别是后妃、命妇头面最主要的装饰手法之一。

《明史·舆服志》:“二十六年定,一品,冠用金事件,珠翟五,珠牡丹开头二,珠半开三,翠云二十四片,翠口圈一副,上带金宝钿花八,金翟二,口衔珠结二。二品至四品,冠用金事件,珠翟四,珠牡丹开头二,珠半开四,翠云二十四片,翠口圈一副,上带金宝钿花八”。

通过出土的文物及文献可知,宝石在明朝使用非常普遍。

北京明万通父子夫妇墓出土黄金镶宝石发簪

那这大量的宝石从何而来?

先大致梳理一下使用宝石的种类:红宝石、蓝宝石、绿松石、翡翠、猫眼石、祖母绿、翡翠等。

镶嵌宝石的发簪是文物,但对于宝石我们并不陌生,今天依然受人追捧,所以看到这些宝石的种类,很多人都能意识到,它们的产地主要在东南亚和非洲等地,本土很少。所以明朝使用的大量宝石,基本都为舶来品。

北京明董四墓村出土黄金镶宝石执壶

带它们回来的就是郑和。

郑和七下西洋的故事和张骞二出西域的故事一样有名。张骞凿空西域,打开了陆上丝绸之路,连接东西;郑和用船拓宽海上丝绸之路,互通有无。

既然是水路,那去往盛产珠宝的东南亚,就变得容易许多。明朝宣德年间地理学家巩珍著书《西洋番国志》,详细记述了郑和七下西洋的事情。其中多处记载郑和船队经过盛产宝石的东南亚。

《西洋番国志》:“锡兰山国其左有佛寺……寝座皆用诸宝石嵌沉香木为之,极华丽。……此山出红雅胡、黄雅胡、青米蓝石、昔腊泥、窟没蓝等诸宝石”。

南京将军山明沐启元墓出土黄金镶玉和宝石腰带

除了经过,书中也记载了郑和在当地购买宝石的情况。

《西洋番国志》:“柯枝国名哲地者专收买宝石珍珠……,以待中国宝船及各处番 ”。

《西洋番国志》:“明月之珠,鸦鹘之石,……珊瑚、瑶琨之美,皆充舶而归”。

南京将军山明沐启元墓出土黄金镶宝石饰件

当然,郑和船队就算再能购买,但毕竟出海次数有限,无法运载供众多人使用的珠宝。所以郑和一行的最大贡献就是打通和这些珠宝产地的关系,让宝石供应成为常态。常态分为两种。

  • 第一种就是进贡

《明史》:“苏门答腊朝贡 18 次,“贡物有宝石、玛瑙、水晶”;苏禄朝贡 8 次,“贡……珍珠、宝石…”

《明史》中有不少东南亚诸国进贡各类宝石的记载,由此可知这种进贡次数不是寥寥,而是大量。

明定陵出土黄金白玉镶宝石簪

  • 第二种是正常贸易

关于明朝的海上贸易,除了郑和下西洋,感觉在史书看到最多的是明朝的海禁政策。其实明朝,海外贸易一直存在。明前期,以官方主导的贸易为主,辅之朝贡,禁止民间贸易;中后期,因为对民间贸易的打压,导致东南沿海的动乱,为了巩固统治,中央默许私人贸易的发展,并对此采取“抽成”政策。贸易的不间断,使大量宝石通过海路来到中国成为可能。

北京明万通父子夫妇墓出土黄金镶宝石杯

灶物者再说

中原人自古尚玉,彩宝在文化中所占比重很低,彩宝中使用追溯时间最早、最多的应该就是绿松石,在新石器末期的陶寺遗址、喇家遗址等都有发现。但仍然无法撼动玉石的地位。

西汉年间,张骞凿空西域,开通丝路,加强和西方的联系,各色宝石第一次大量进入中国,为皇室等上层社会使用;辽宋时期,辽在正北方,打通了整个草原丝路,促使西方琥珀等宝石来到中国,装饰佩戴,更加普及(陈国公主:早逝的契丹公主,她和驸马的合葬墓装尽辽代繁华);明朝统治,以郑和为首,探索海上丝路,宝石交换成为贸易,上至帝陵下至民间较为富庶的墓葬,都有宝石出土,说明精美的宝石已不再是皇家专属。

明朝,珠翠宝石的普及,配合金银加工工艺的提高,使女子头面呈现出异于前朝精美。?髻上饰挑心、前后分心、上饰顶簪、左右簪有掩鬓,再配合垂珠璎珞,各色小簪,打造满冠装饰。题材和工艺更是集前代之大成,为今世所效仿。

北京明万通父子夫妇墓出土黄金镶宝石桃花簪

参考文献

1.季晨阳. 明中期海外贸易研究(1491—1572)[D].云南师范大学,2019.

2.王家梦. 明代金银发簪研究[D].兰州大学,2016.

3.莫默,丘志力,张跃峰,李榴芬,吴沫,罗涵.中国彩色宝玉石使用的三次高潮及其与古代丝绸之路关系探索[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53(06):118-126.

- END -

怎么小学留学(新加坡中小学留学的三大路径,国际学生该走哪条路呢?)

新加坡中小学留学的三大途径国际学生该走哪条路呢随着留学门槛越来越低留学生低龄化也越...

郑恺直言“后悔结婚”,4段情史被揭露,夜店小王子不适合婚姻?|程晓玥|苗苗|黄宗泽|熊黛林|胡杏儿|艺术家|电视演员|电影演员_

在最新的《妻子的浪漫旅行》先导片里,前来参加的郑恺苗苗接受节目组访问。当被问及郑恺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