釉上彩 -

最后更新 :2023-02-15 18:01:36

  釉上彩,是绘画于瓷胎上,经烤窑炉780-850℃氧化焰烧成。由于烧成温度较低,适应的颜料也大为丰富,表现力极强。但因装饰纹样凸出釉面,如经长久磨擦易于脱落变色,并有铅、镉溶出。

  釉上彩主要有古彩、粉彩、新彩、金银彩、电光彩,墨彩、广彩和刻瓷等。

  古彩——手工绘制;

  粉彩——手工绘制、印花、贴花;

  新彩——手工绘制、戳印花、贴花、刷花、喷花、瓷相;

  金、银彩——本金、镶金与描金、堆金、腐蚀金、仿腐蚀金;

  电光彩——手工绘制、戳印花;

  其他——墨彩、广彩、刻瓷;

  明清时期景德镇的釉上彩有五彩、珐琅彩和粉彩三大类。五彩是在中国传统低温色釉和辽金时期北方红绿彩的基础上于明代早期在景德镇发展而成的一个新品种。珐琅彩是清代康熙年间在明代景泰蓝工艺的基础上,采用欧洲进口色料而烧制成的新品种。粉彩则是在五彩和珐琅彩的共同基础上于雍正时期发展起来的另一个釉上彩新品种。

锑与釉上彩黄色

  釉上彩的黄色可以用铁作成,例如明代宣德时期创始,弘冶时期流行的一种“浇黄”(又名“娇黄”)釉,就是使用含有铁分的天然原则——赭石为着色剂。但也有使用锑的。锑是一钟银灰色的柔软金属,我国虽为世界上最大产地,然而直到明代还未见有将它利用在陶瓷上去的,清康熙时由于奖励学术,特别是开始提倡科学,因而陶瓷工艺也有了长足进展,发明出不少新的釉料,而锑的应用也是在那时候发明的。简单说来,若是氧化锑混入釉内,便可现出十分艳丽的黄色,如加以铁分便近于橙色,因此依靠铁分的增减便能得了各种色调。于是有所谓浇黄、蛋黄、鹅黄、蜜蜡黄等颜色的名目随之产生。此外也有用2~3%的氧化锡代替锑和铅而现出黄色的,至今这种呈色方法仍在广泛地沿用。

釉上彩”和“釉下彩”有什么区别?

  俗话说“三分长相,七分打扮。’陶瓷的长相,则是靠釉彩来装饰打扮的。白胎瓷及生坯都需要精心装饰,烧成后才能美丽大方,赏心悦目,陶瓷彩饰则起了“七分打扮”的重要作用。它通过陶瓷彩绘艺人灵巧的画笔,在普通的陶瓷上用色彩、纹样进行绘画装饰,把一件件普通的陶瓷打扮得华丽堂皇。

  景德镇的陶瓷彩饰大体分釉上彩和釉下彩两大类,什么叫“釉上彩”和“釉下彩”呢?我们说,“釉上”和“釉下”从字面上就能清楚地说明用于陶瓷彩饰方面两种主要而不同的方法,过去称釉上彩为“表绘”,釉下彩则为“里绘”。虽然它们所应用的化学试剂在相当范围内是完全一样的,但是它们的调制,应用和煅烧情况就有显著的差异。釉上彩的烧成在釉的表面,它的烧成温度比釉下彩低得多(700—850℃即可)——制品烧至红热状即可。它的性质几乎不受釉的组成所影响。相反,釉下彩必须达到一定的高温(一般都在1250℃以上)才能产生。所应有的效果。釉上彩的着色剂常常混合在易熔融的熔块中,当锻烧后就牢固地粘结在器皿上,釉下彩的着色剂就不必调制在熔块中,但需要足够的耐火性以适应它的需要,往往需要很高的温度进行烧制。

  釉下彩又包括青花,釉下五彩,釉里红等。青花是釉下用含有钴的珠明料为着色剂,在生坯上绘画,再罩以透明釉,入窑高温(1300℃上下)焙烧而成的一种陶瓷彩绘装饰。

  釉下五彩在景德镇也叫窑彩,是一种釉下高温烧成的彩绘方法。窑彩集中了许多表现方法的特长,将点、洗染、勾、涂,空白线条等不同方法综合运用,效果良好。现在釉下五彩所用颜色有艳黑,草青,海碧,金茶,玛瑙红,紫色,大绿、墨绿,蓝绿和黄色等几十种。

  釉下五彩不仅运用于日用瓷,而且也运用在陈设瓷上。

  釉里红是釉下彩绘的一种颜色,又名“釉下红”。釉里红是随釉下青花开始不久而出现的。它的制作是由均窑紫红斑釉引起的。元代,釉里红即已流行,当时的青花夹紫就是青花釉里红。

  釉里红本来是釉下的色彩,但至今仍不列入釉下五彩之中,这是因为釉里红颜色始于釉下五彩之前。它出现后,就长期地广泛地流行着,具有独特传统风格。中国传统习惯,常以红色代表吉祥与富贵。因此,釉里红长期以来都为广大群众所喜爱。釉里红的呈色红而不鲜,朴实无华,这也是深受群众喜爱乐用的因素。

  釉里红在操作上与青花相同,它可以与青花同时结合使用,但也有单独使用的。由于釉里红的稳定性较差,不易烧成,特别是在改建后的煤窑、油窑中更难烧成,所以产品就更显得珍贵。

  什么叫斗彩呢?简单说,釉下彩加釉上彩就叫斗彩。为什么要“釉下”加“釉上”呢?原因是釉下,釉上的颜色各有其长处,釉上与釉下巧妙结合,可以大大地丰富画面色彩,取得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其次也有把釉下各种颜色统一运用叫做斗彩的。“斗”字是景德镇的方言,它与普通话的“凑”字含义相同。斗彩的品种还有“青花斗釉里红”、“天青釉斗白釉”、 “红釉斗白釉加彩”等方法。斗彩的操作虽然较繁,但是其效果却很好,别具一格,引人入胜。同时此法可巧妙地利用画面遮盖器皿上的针孔、黑点等毛病,现在斗彩犹如陶瓷彩绘百花园中的一朵鲜花,愈开愈盛,且发展了堆花斗彩、刻花斗彩和各种高低温颜色综合使用的装饰,如“红地堆白花’和‘斗彩加金’等,这些都成为珍贵的出国礼品瓷和广州出口商品交易会展销瓷的珍贵品种。

  什么叫釉上彩呢?可以这样下个定义:在陶瓷器件釉面上(注意不是陶瓷坯体釉面上)进行彩饰并经低温(约650—850℃)彩烧,使画面牢固附着釉面的装饰方法称为釉上彩。它是用彩料直接施于器皿釉面,经适当的热处理,彩料熔融附着釉面。彩烧温度欧州各国为720—770℃,中国及.日本则在650—800℃之间,着色剂为各种金属氧化物或盐类,由于色料仅靠助焙剂与釉粘附,因此画面光亮度差,暴露的棱角易损脱落,受酸性食物侵蚀会溶出铅、镉等毒性元素。釉下彩料加溶剂就可制成釉上彩料,呈相同或类似的彩色。有很多色彩在高温的釉下彩是不可能得到的,而釉上彩却可以得到良好效果。景德镇的釉上彩名目繁多,历史悠久,它包括古彩、粉彩、新彩,堆金的运用,腐蚀与假腐蚀,印花和贴花等。

  景德镇的釉上彩瓷,据史籍记载,元代就有生产。到明成化年间,则独树一帜,并风行不衰。成书于乾隆年间的《南窑笔记》,根据这类彩瓷的不同装饰方法,分别划分为‘斗彩’、“填彩”、“五彩”等。后人统称为“大明彩”。它是在我国传统低温色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也是景德镇陶工对北宋至金代磁州窑系和定窑的釉上“红绿彩’,“红、绿,黄三彩”的继承,发展和提高。清康熙时;除大量生产这类彩瓷外,又新创了一种“彩之有粉者,红为淡红,绿为淡绿”的釉上彩,康熙雍正时称它为。“瓷胎画珐琅”、“珐琅瓷器”、“画珐琅瓷”、“瓷画珐琅”等,乾隆、嘉庆时又叫“洋彩”、“珐琅画法洋彩”,道光至同治年间,则沿袭前两代之称,直到光绪年间,才普遍称为“粉彩”、“软彩”,“古月轩”。从此后人们通常称为粉彩。

  中国陶瓷装饰是世界陶瓷美术宝藏中的珍贵遗产之一。釉上彩和釉下彩犹如陶瓷的美容师,精心装饰着千变万化的陶瓷器型,给人们以美的享受,给生活增添了绚丽的光彩。

参见条目

  • 陶瓷 中国陶瓷 景德镇陶瓷

- END -

淡颜系(你是浓颜系还是淡颜系?找对了你也能变高级)

昨天上网冲浪时突然刷到了徐璐,感觉有被惊艳到!自从两个月前经历了一场沸沸扬扬的分手风波...

四川大学出国留学培训部(创全球首个!牛津、剑桥、哈佛等专家进校上课!四川大学“国际范”十足!)

创举世首个牛津剑桥哈佛等专家进校上课四川大学国际范十足如今和今后一个时期百年变局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