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避孕套“绑架”的藏区女人:无法生育,就没有价值?|万玛才旦|静静的嘛呢石|卓嘎_

最后更新 :2023-03-13 21:02:17

记者/李子建

达杰神情肃穆,跪在上师面前,想知道父亲的亡灵会转世到什么地方。上师告诉了他答案,亡灵会顺利转世到自己的家中。恰好在此时,他的妻子卓嘎怀上了一个孩子。这是电影《气球》中的场景,故事的冲突正来源于此。

《气球》由万玛才旦执导,索朗旺姆、金巴、杨秀措等主演。故事发生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女主人公卓嘎的孩子,偷走避孕套当气球吹,间接导致她意外怀孕。卓嘎想要打胎,丈夫达杰认为孩子是父亲转世,坚决不同意引产,一家人面临尴尬而又难以抉择的事件。

自2020年11月20日全国上映以来,《气球》在豆瓣上的国产电影中,获得了7.9分的较高评分。观众对藏语对白的电影非但没有陌生感,反而对主人公的遭遇产生共鸣。

导演万玛才旦告诉记者,观众看到藏区故事,能够感知到他们作为人的情感方式,“作为导演,也希望观众看到这部电影时,对藏区的当下有一个客观的全面认识。”

“气球”引发的生育难题

万玛才旦出生于青海藏区,曾做过小学老师,后受到资助,来到北京电影学院学习。他导演的作品如《静静的嘛呢石》《塔洛》《老狗》《撞死了一只羊》等电影,题材无一例外,均集中于藏区叙事。以独特的视角,通过影像反映藏区的生活,也因此被称为藏地电影新浪潮发起者。

电影《气球》的灵感,真的来自一只飘在风中的气球。有一天,万玛才旦去中央民族大学找一位朋友,经过中关村时,一个红色的气球出现在他眼前。气球随风飘舞在天空中,他的目光牢牢地被吸引,灵感突然来了,脑海里出现一个和红气球意象有关的故事。

当时万玛才旦将此意象与藏区结合起来,联想到经常会被懵懂无知的小孩子当作气球玩耍的避孕套,逐渐构建人物关系,故事的雏形开始慢慢浮现。万玛才旦回到居住地后文思泉涌,《气球》的剧本一气呵成。

兴奋的万玛才旦将剧本交给各相关人员,但在当时,没有人看好由避孕套引发的藏区家庭故事。此后,万玛才旦又将剧本改编为小说,发表在《花城》杂志上。直至2018年,他将一万字的小说,经过丰富相关情节扩展为三万余字的剧本后,电影《气球》才终于得到立项,经过前期筹备,进入拍摄阶段。

万玛才旦告诉记者,从最初有了故事灵感,直至进入拍摄,其间经过十余年时间准备。但情节的主线、几个核心人物、整体故事内核其实都没有变。

《气球》是一个以女性为主角的电影,故事设定在1990年代中后期,围绕一个家庭展开。女主人公卓嘎有三个孩子,在县城上中学的孩子已经不需要大人费心,家中的两个小孩子偷了家里的避孕套,吹大了当作气球玩。因为这个“气球”,卓嘎怀上了一个她并不想要的孩子,矛盾与冲突就此发生。

一方面,在当时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下,如果要孩子,接受罚款将会让家庭面临经济负担;另一方面,在爷爷去世之后,一位深受藏民尊敬的上师,预言卓嘎所怀的孩子,是爷爷轮回转世。

围绕着这个孩子要不要,构成了电影《气球》的核心叙事,而那只气球,也由此变成了一个含义明确的意向,成为故事中主人公的世俗难题。

当女性面对生育难题,某种程度上,众多表现此题材的文艺作品,背景设置几乎均建立在男性占据主导的空间。《气球》中的女主人公,在怀孕之后遭遇的种种压力,暗喻在此时刻,女性身体并不属于自己。

类似暗喻,电影中有多处场景体现,比如女主人公看向等待配种羊群的目光,在此情况下有着别样意味。优质种羊的作用,便是用来配种,羊群生育得越多越好。如果一只母羊无法再产下羊羔,那么它的价值意义立即消失,结果只有被卖掉。

卓嘎内心的挣扎、彷徨,以及面对无法掌控的命运,压力来源正是女性生育。女性的身体并不由自己控制,男性意志在某种程度上绑架了女主人公。《气球》表达的正是处于此种境遇下的女性,卓嘎掌控自己命运的意识逐渐觉醒,她想要把握自己的身体,以及拥有追求美好生活的权利。

信仰、轮回中人的困境

在生与不生的问题上,对卓嘎的选择有着决定性影响力的是信仰层面的“轮回转世”概念。由此导致的矛盾冲突,也成为推动情节发展的内核动力。

在万玛才旦看来,轮回转世、生死、佛教等等,就是藏族人生活的一部分,很难把信仰和日常生活分开,这就是现实生活的场景 。

在万玛才旦的多部电影中,都可以看到涉及信仰的表达。《气球》男主人公达杰,之所以坚信孩子是已经去世的父亲的灵魂轮回转世,这一个理念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其现实生活基础。万玛才旦自己也有类似的生活经历,他被爷爷认定是他舅舅的转世。

也正是由于信仰在藏区生活中的随处可见,甚至影响到人们的思维、行为方式,其最终成为卓嘎陷入困境的直接诱因。在此角度下,信仰会对主人公的生活产生困扰,甚至引发一家人矛盾冲突,便不再是难以理解的事情。

由此,《气球》主人公卓嘎处在信仰和现实的双重压力下,自己不想生孩子,但出于轮回转世的影响,家人认定怀的孩子是爷爷,两难处境导致她难以抉择。

万玛才旦坦言,从文化、信仰角度,电影中呈现的是藏区语境,离开此语境,普通观众可能理解上存在障碍。因此从创作开始的时候,剧本、台词、拍摄等各个环节,都事先做了铺垫、交代。在此情况下,内地观众有接受故事的心理基础,能够与故事中人物产生共鸣。

在激烈的情节冲突下,万玛才旦对故事中的人物充满温柔的关怀。包括失去爱情出家的香曲卓玛和意外怀孕的卓嘎 ,她们都不能为自己做主。在女主人公面对信仰和现实的双重抉择时,人物陷入双重困境,作为导演的万玛才旦,同样无法替她们做出决定 。

影评人程青松认为,不能因为《气球》讲述的是藏区故事,便认为它是地域性电影,其实《气球》讲述的故事,更具有普世价值。任何一个地方的人们,都有可能遭遇同样的困境,“只是恰好由导演采取了藏语对白叙事,并不代表便是地域性电影,这是一个超越地域文化的故事。”

在电影的开放式结局中,并没有显示女主人公究竟做出了何种决定。万玛才旦告诉记者,《气球》想要表达的是人的一种困境。某种意义上,这种困境不仅存在于深受信仰影响的藏区,同样也存在于其他区域人们的生活中。

“俗世”中的超现实影像

《气球》讲述的藏区故事,对于绝大多数观众而言,是比较陌生的电影叙事。这部电影的观影体验,对于从未到过藏区的观众而言,近乎于猎奇。大量的长镜头,将藏区生活原汁原味地呈现,但若除却藏区元素,人物面对的生活,与内地生活一般无二。

比如对性话题的躲避,在各地普遍存在。电影中医生将避孕套送到卓嘎家里时,她的表现始终处于闪躲之中。这不禁让人想到,内地的计生干部送一些避孕用品时,同样的场景并不陌生。

两个小孩子将避孕套当作气球玩的情节,更是在上世纪的日常生活中存在。姜文导演的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中,避孕套同样被吹成气球,这个具有意象性的标志镜头,曾经让很多观众在窃笑中回忆起那个年代的禁忌。

万玛才旦将此意象进一步深化,以至于由此引发的麻烦,将女主人公推进到一个令人近乎绝望的境地:她躺在了医院的手术台上,准备将不想生的孩子拿掉。丈夫和儿子闯进来,希望逝去的人能够通过转世回到家人身边。

在电影里则以一些超现实风格的影像呈现,也使得电影《气球》的叙事具有独特的意蕴。观众在进入主人公世界的同时,也享受着一场视觉盛宴。

比如,我们都知道湖面上是无法承受一个人行走的,但在《气球》中,绚烂至极的天空下,去世的老人在湖面倒着行走,他的家人在追赶他的身影。水面与天空重重叠叠,现实与超现实不分彼此。

这一段影像的拍摄,其实并没有使用任何特效。万玛才旦介绍,那一天拍摄的时候,场景选择在青海湖边,恰是黄昏时分,水面倒映着天空。手持摄影机随着老人的走动,实拍的效果堪称神奇。

摄影机运动的方式,在万玛才旦看来和一部电影的主题紧密相关。在拍摄《气球》之前,他曾与主创进行深入探讨,认为电影中的人物均处于一个焦虑不安的境地,适合手持摄影机跟拍,表达人物的状态,“选择手持跟拍长镜头的方式,去进入人物内心世界,那种不安会较为准确地呈现。”

摇晃的白色气球,和在蓝天下飘荡的红色气球;酥油灯照亮女主人公的面容,闪动着不安与紧张;卓嘎望向远方的眼神,出家的香曲卓玛面对卓嘎时低首,丈夫得知卓嘎想要拿掉孩子时的咆哮。镜头前的各个人物,均面对着不同命运的选择。

影片中,达杰终于为两个孩子从镇上买回来了红色的气球。一只爆裂破掉,另一只在两个孩子的争抢中意外地脱离掌控之后,轻盈地飘向天空。这只象征着信仰、生命、轮回的气球,伴随着耀眼的红,将去往何方、飞向何处,没有人知道答案。

气球升空,故事中的人物生活继续。卓嘎准备离开家,去往寺庙,在那里她将思考自己的未来,以及肚子里孩子的未来。我们都希望,卓嘎这一次的决定无论是什么,都不会是为了任何人:她的身体,属于她自己。

- END -

本科国外留学(高考只能读专科,想出国读本科,适合哪里留学?)

高考只能读专科想出国读本科合适何处留学高考出分后在国内只能选择读专科的同砚无碍看看...

望风而溃是什么生肖,答案解释

望风而溃指的是生肖猪、是生肖蛇、是生肖鸡。望风而溃在十二生肖代表生肖鸡、鼠、猪、马、蛇。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