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留学故事(【我的留学故事】困在图书馆里)

最后更新 :2023-05-23 10:33:36

【我的留学故事】困在图书馆里

2016年12月18日,北京,读者在中国国家图书馆阅读。(视觉中国/图)

(本文首发于2017年8月17日《南方周末》)

海外中国留学生数目激增,留学究竟给他们带来哪些挑战,他们又是怎样在留学岁月中成长?这里选的三个留学生是偶然的选择,我们不期待他们是妙笔生花的文章高手,相反,他们平实而普通的经验也已足够为其他人借镜。

走走停停,我终于在这个学建筑的第六年里取得了建筑的学士学位。如果说在国内的前三年是循规蹈矩,跟着教纲启蒙式的接触建筑这个大学科,那么我在刚转学的第四年,便是从专业上重新开始认识这个历史悠久的专业。

记得刚到美国大三课堂那段时间,犹如一个空降兵一般直接从国内的课室投入进美国的阶梯课室,很多次在上课时仍会恍惚我是否仍然坐在国内的教室里面,有种时空错乱的感觉。在国内,老师们大都以传输知识为主。我上课只需要带上两个耳朵过去听听就好,老师在讲台上讲着数年不变的课件和讲义。相对来说可以比较轻松地度过看似时间很长的一节课,课后我们也只需要记住老师上课所讲的知识点,便算不枉这门课的学分了。习惯了三年,我也大体习惯了国内这种相对轻松的听课模式。

初来乍到,由于学校的政策,转学最高只能转到大三,于是我便直接空降到低一年级的课堂中来。原本总是认为,我毕竟比周围的同学多学了一年的建筑,总会可以适应得相对轻松些。但等真正开了课后才知道,这边上课远不是只要带耳朵就可以完成的了。我过来上的第一门课是国际建筑史,开课前我便收到了教授发来的一串阅读任务。刚开始不以为然,认为只要看好课本,这些额外的阅读只是一些无关痛痒的课外知识,并不在主线之内。但开课后老师的课程安排便向我开了个巨大的玩笑。整个课程三个小时,老师拿出了两个小时讨论我之前所认为无关痛痒的阅读任务,剩余的一小时也丝毫没有提及课本上固定的知识点。这令我大跌眼镜,我之后每周都需要抽出大块大块的时间困在图书馆,去完成看似无关痛痒的课外阅读。回想起来,似乎也正是这些阅读帮我构架起一个巨大的知识体系的框架,让我可以理解一些同时代跨专业的因果关系。

除去阅读量巨大的文史类学科,实践工程类的学科也让我十分痛苦地适应了大半个学期。记得当时有一门叫做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机械和电器)的课,让我有着满满的回忆。从开课到结课整整一年的时间里,我们一千多页的教材起的主要作用,就是当字典一样起到查数据之用。课堂上大部分时间,主要是分成小组,根据实际建筑来计算,需要用多少功率的空调、多少根什么尺寸的排水管以及通风设施。每次一开课,就会见到老师在讲台上大吼出一个个建筑的尺寸,然后学生在阶梯教室来回地穿梭讨论,分享着他们刚刚计算完的数据,再给老师看看是否在误差范围以内。虽然在前一年,这门课的导师由于被学生和设计课教授投诉占用过多时间,而被取消了这门课的授课权,但是这种教学的方式,仍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每当想起这种柏拉图学园般的课堂氛围,我总是认为,知识的传承应该是自由而且舒适的。

(作者2017年毕业于伊利诺伊理工大学建筑学院,现为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建筑与城市设计专业研究生)

- END -

留学服务费用标准(留学中介费用一般多少)

留学中介费用一般多少随着全球化越来越普及留学已成为很多人选择的出国方式不同于旅行留...

广州出国留学体检中心(临近开学,留学生出境体检、打疫苗攻略全汇总...)

临近开学留学生出境体检打疫苗攻略全汇总临近开学很多同砚开头哀愁签证体检和疫苗的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