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斯是什么意思(俄罗斯乌拉尔山以东的喷泉之都——克拉斯诺亚尔斯克的发展史)

最后更新 :2023-04-15 07:43:20

俄罗斯乌拉尔山以东的喷泉之都——克拉斯诺亚尔斯克的发展史

远眺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市

本原创文约有7000字,请耐心阅读。作者:彼得堡的肥天鹅

克拉斯诺亚尔斯克(Красноярск)作为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的首府,是中西伯利亚和东西伯利亚的文化、经济、工业和教育中心,也是俄罗斯规模最大的城市之一。1628年建立的它是西伯利亚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在长期的“淘金热”的过程中,这里逐渐发展成为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一个繁荣的大型商贸中心,同时也是俄罗斯最东边的百万人口城市(根据2017全俄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市人口为1,082,933人)。

克拉斯诺亚尔斯克位于俄罗斯中部的西西伯利亚平原上,坐落在中西伯利亚高原和萨彦岭隘口的交界处,分布于叶尼塞河两岸。该市拥有大小喷泉200余座,也被誉为乌拉尔山以东的喷泉之都。

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市市徽

这里是俄罗斯中部地区的一个大型运输和物流中心,其经济主体为有色冶金、水电工程、航天工业和其他机械制造业、化工、木材加工业和教育。

除此之外,克拉斯诺亚尔斯克是俄罗斯联邦境内的大型科教和体育中心,仅在西伯利亚联邦大学就读的大学生就超过了4万人;而在该市各高校学习的大学生人数则超过了15万。这里拥有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克拉斯诺亚尔斯克科学中心、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区域创新和科技企业孵化器、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冬季体育学院以及克拉斯诺亚尔斯克现代两项滑雪运动学院。

按照俄国人命名新定居点的规律来看,通常是以附近的河流或湖泊来命名,例如叶尼塞斯克因穿城而过的叶尼塞河而得名;托木斯克则是以托木河命名,诸如此类。该市最初的雏形——新木堡被命名为上叶尼塞木堡(Верхнеенисейский острог, 因位于叶尼塞河上游得名)或卡恰木堡(因坐落在卡恰河畔而得名)。这座堡垒最早是以新卡恰木堡的名字出现在历史文献上。可能是因为早些时候俄国人已经在卡恰河畔建立了一个名为卡恰的过冬住所或收取实物税的据点。俄国作家、地理学家尼古拉·拉特金(Николай Васильевич Латкин,1832—1904年) 曾如是写道:“1608年在卡恰河谷,已经存在一座名为科季的木堡(因位于科季河畔得名)。德裔俄国史料研究家哥哈德·缪勒(Gerhard Friedrich Müller,1705年—1783年)在自己撰写的《西伯利亚史》一书中,用新卡恰木堡和新卡恰红堡(Новый Качинский Красный острог)来记述这座木堡。

自17世纪中叶以来,“克拉斯内亚尔”(Красный Яр)的名字开始被使用。这个名字在卡钦语(西伯利亚原住民之一的哈卡斯人的一种方言)中是赤色悬崖的意思。在当时的俄语里,红色又有美丽的涵义。“这个地方更高、更美丽。陛下可以在那个地方建造木堡。”在安德烈·杜边斯基(Андрей Дубенский,16世纪末——1640年,大贵族之子,克拉斯诺亚尔木堡的创建者)写给沙皇的信中如是写道。而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这个名字则是该地获得城市地位后才有的。

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地区是一个非常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自古以来,人类便在这里繁衍生息。19世纪时,俄罗斯考古学家在此地发现了旧石器时代晚期(约35000年前)人类在此居住的痕迹。在基督纪元的最初几个世纪里,愒人(又被称为凯特人,是居住西伯利亚地区一支说凯特语的民族)的祖先—阿萨人、科特人和卡尔马立人曾在这里繁衍生息,但到十八世纪初时,他们的足迹却随着俄国人的到来完全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中。后来以游牧为生的阿林斯人、克钦人等民族开始在叶尼塞河和卡恰河之间的土地上定居,他们的居民点被称为“科泽尔亚尔图拉”,意思是“赤色岸边的城市”。

在俄国人到来之前,现今克拉斯诺尔亚斯克的土地属于吉尔吉斯叶尼塞叶泽尔斯克公国的一部分。而市内的库姆吉格伊山可能是克钦人的圣地。1927年夏,以俄罗斯考古学家谢尔盖·捷普劳霍夫为首的西伯利亚考古队在守卫山上发现了大型墓群,从墓穴中大量出土的陪葬品中可以表明,这里埋葬着十三、十四世纪游牧民族的王侯贵族成员,他们可能曾经统治这里。

谢尔盖·亚历山德罗维奇·捷普劳霍夫(Сергей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Теплоухов, 1888年3月3日—1934年3月10日)是俄罗斯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和人种学家

1608年,从科季木堡出发的一支哥萨克来到了叶尼塞河畔,打算寻找“新土地”,以期将它们纳为莫斯科沙皇的私产。乘船沿着叶尼塞河上游而下的哥萨克们发现了这片阿林斯人部落首领图尔卡统治的土地,并将这片土地称之为“图尔卡领地”。这个名字存在了很长时间,直到克拉斯诺亚尔斯克木堡的建成和阿林斯人被驱逐出这片领地后才消失。很长一段时间阿林斯人不同意向俄罗斯人缴纳实物税,并采取一切措施想将俄国人从自己的领地上赶出去,他们不仅说服了卡钦人帮助自己,而且还得到了叶尼塞吉尔吉斯人的支援。由于阿林斯人的不断袭扰,使得在此建堡的哥萨克决定向叶尼塞省军政长官寻求援助和庇护。

根据近年来俄罗斯考古学家的最新考古发现,俄罗斯人将这里纳入版图要比此前普遍认为的年代更早,也就是说克拉斯诺亚尔斯克的建立并不是1628年,而是往前推大约25年:毕竟,如果它被称为新卡恰木堡,那就意味着还存在旧卡恰木堡或卡恰木堡。这座木堡的遗址位于布佳奇河和卡恰河的交汇处,这一点是通过考古发掘后确认的。

1623年,叶尼塞省军政长官雅科夫·赫里普诺夫向安德烈·杜边斯基下达了一项命令,派这位自己从莫斯科带来的贵族到遥远的地方执行各种任务,视察哥萨克占领的土地,并找到一处便利的地方建造一座木堡,以抵御当地原住民部落的袭击。杜边斯基找到了一处适合建造木堡的地方,在制定完建造方案后,他带着方案前往莫斯科寻求沙皇的批准,不久该方案得到了莫斯科的批准,杜边斯基带着批准书和300名哥萨克返回叶尼塞斯克。1627年底,为了新木堡的奠基,他离开了叶尼塞斯克。1628年8月19日,俄国人在卡恰河左岸,塔特舍夫岛对岸的红岩悬崖上建成了一座小型木堡,并命名为“赤色悬崖”(Красный Яр)。这一天则被任命为是克拉斯诺尔亚斯克市的诞生日。自1631年起,克拉斯诺亚尔木堡成为了该县的中心。

1659年,当“大型”的克拉斯诺亚尔木堡建成时,几乎立刻成为了实物税的收集中心,这一举措激怒了当地叶尼塞吉尔吉斯的统治者(属于统治西北蒙古的察哈尔亲王的附庸)。1667年和1679年,该木堡曾两度被吉尔吉斯的阿尔特萨兀鲁思伊尔纳克的强大军队包围。

1690年,克拉斯诺亚尔木堡获得了城市的地位,并更名为克拉斯诺亚尔斯克。人口的不断增长所带来的居民的社会地位不平等和当地军政长官的滥用职权,激起了当地民众的愤怒,进而导致1695年至1700年的起义,史称“克拉斯诺亚尔斯克暴乱”。

很长一段时间,克拉斯诺亚尔斯克的居民仍然是以公职人员和其家人为主。1671年,该市的242人中,有212人是哥萨克军人。到1713年时,该市已拥有了1295名男性和1217名女性居民。

1722年,弗里德里希·约翰·图伯特-斯特伦伯格和丹尼尔·戈特利布·梅赛施密特率先通过天文观测的手段确定了克拉斯诺亚尔斯克的确切地理位置。1733年—1734年,维图斯·白令为了给探险队准备物资和装备,曾居住在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市。

克拉斯诺亚尔斯克的发展要追朔到1735年西伯利亚大道的修通(现今的俄罗斯联邦P255国道),该大道使得克拉斯诺亚尔斯克与阿钦斯克、坎斯克和俄国其他地区连通。1772年时,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市人口只有约近3000人,仍然是一座县级市。

1734年—1743年,为俄国服务的德意志籍科学家、博物学家和探险家约翰·乔治·格梅林曾在这里生活和工作,他记录了下列一段对当地居民生活和习俗的有趣描述:

“我们乘坐马车,花了一天多的时间前往这座城市,并途径别廖佐夫卡村和洛杰伊卡村,大约凌晨5时左右才到达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军人在这里生活的很好,并且(该市的)大部分地区都很繁荣。”

这位院士记录下了关于这座城市及其居民的点滴。在他的笔记中还发现了关于麋鹿以及对周边比留新斯克和奥夫相斯克洞穴探索的描述。

俄罗斯科学院士彼得·西蒙·帕拉斯(Peter Simon Pallas, 1741—1811年)

1771年至1773年,著名的俄罗斯科学院士彼得·西蒙·帕拉斯曾三次到访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市,并在此停留的一年间里发现了一块重达680千克的陨石碎片,这块陨石碎片随后被命名为帕拉斯陨铁。帕拉斯在他的三本书中用两本书的篇幅描述了自己的西伯利亚之旅,其中包括对该市的自然风光以及经济状况的详细描述。1772年,这块陨石碎片被运抵圣彼得堡。

1773年的一场大火,让这座城市仅剩30座房屋,从托博尔斯克的测绘中士彼得·莫伊谢耶夫经过大量的测绘作业后,按照圣彼得堡的布局对该市进行了新的规划,这一历史事件被视为现代克拉斯诺亚尔斯克的开端。

1784年,俄罗斯第一座县级公共图书馆在该市对外开放。

1791年,流放西伯利亚归来的亚历山大·拉季谢夫[1]曾途经克拉斯诺尔亚斯克,他写下了这样一段话:“展现在眼前的是右侧裸露而尖锐的石峰,而左侧则是多山的岸边,视线的尽头赫然是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市。这里看不到任何树木,但蕴藏着丰富的铁矿石。叶尼塞河在山间流淌着,留下了一块面积富余的浅谷。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就建在这里,这与阿尔卑斯山山脉中的一些城市如出一辙。沿路上右岸高耸,并且群山高低起伏。左岸同样高耸,但其表面是平坦的。”

1805年,为了纪念曾经建造在卡拉姆纳亚山上的哥萨克岗楼,俄国人在原址上修建了一座木制教堂。1819年,市内开办了一所教授全套初级教育课程的县立学校。

1822年起,克拉斯诺尔亚斯克成为了叶尼塞省的中心。1828年,西伯利亚最早的文学和艺术杂志之一,叶尼塞选集在该市出版发行。1833年,克拉斯诺尔亚斯克市郊开设了一家名为兹纳缅斯基的玻璃厂,20年后,该厂发展成为一家生产餐具、盘子、碗、杯子、水槽、平底锅等其他家居用品的彩陶瓷器制品厂。

建筑师康斯坦丁·安德烈耶维奇·东(Константин Андреевич Тон,1794—1881年)的画像,俄罗斯的拜占庭建筑风格在他的手中得以完善并发扬光大,这种建筑风格受到了俄皇尼古拉一世的喜爱。

1834年,现今的中央公园建成。1845年,在该市的新集市广场上,曾经西伯利亚地区最大的教堂——圣母玛利亚诞生大教堂开始奠基。这座由建筑师康斯坦丁·安德烈耶维奇·东设计建造的大教堂是该市第五座石质教堂,教堂于1861年建成。但不幸的是,1936年苏联当局为了建造苏维埃大楼,而将这座教堂拆毁。而苏维埃大楼以及周边的革命广场则是由苏联建筑设计师安德烈·克里亚奇科夫教授(Андрей Дмитриевич Крячко?в,1876年—1950年)所设计。

20世纪初的圣母玛利亚诞生大教堂的风貌

1936年被苏联当局拆毁的教堂

1855年,卡拉姆纳亚山上的木制母神教堂被改造成为石质教堂。母神教堂(Часовня Параскевы Пятницы, 在古代东斯拉夫人的信仰中,母神是农业耕作、收获、健康的保护神 ),这座东正教会教堂是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市的标志之一,它位于卡拉乌尔山顶,建造在鞑靼—卡钦人的古老寺庙的遗址上,当地原住民部落称这座山为库姆特格尔山,突厥语的意思是沙顶山。大家是否觉得这座小教堂似曾相识?没错,这就是被印在10卢布钞票上的那座教堂。这座教堂的由来存在两个版本:起初,叶尼塞哥萨克在山上修建了一座木质的瞭望哨塔,并配属了一名警卫放哨,当游牧民族来犯时向木堡内的居民示警。1805年,商人伊万·诺维科夫以母神之名在原哨塔位置处建造了一座木制教堂,以纪念自己在叶尼塞河激流中获得救赎;而另一个版本,则认为该教堂是由克拉斯诺亚尔斯克的居民于19世纪初建造而成,以纪念他们的先祖摆脱敌人,并且教堂在建成之初还兼具着守卫塔的功能。由于年久失修,早已破旧不堪的木制教堂被拆除。1852—1855年,建筑师雅科夫·拿巴罗夫(Яков Михайлович Набалов, 1822—1866年)和雅科夫·阿尔菲耶夫用当地金矿主彼得·库兹涅佐夫的工具在原址上修建了一座新石质教堂,并保存至今。而俄罗斯联邦10卢布货币的背面上便印着这座教堂。

母神教堂

10卢布面值的货币


1858年,该市发生了有史料记载以来第一次地震。

在俄罗斯帝国时代,这座城市是重要的政治犯流放地之一。1825年十二月党人起义被镇压后,部分十二月党人人被流放到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市。1860年12月—1864年3月,在帝都圣彼得堡市一手创办进步知识分子革命小组——“彼得拉舍夫斯基派”的米哈伊尔·彼得拉舍夫斯基也曾流放于此。

米哈伊尔·瓦西里耶维奇·彼得拉舍夫斯基(Михаил Васильевич Петрашевский,1821年11月13日—1866年12月19日)是俄国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他与著名的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交往甚密。

1863年,叶尼塞河沿岸的轮船业务开始投入运营,与此同时该市的第一个电报站也开始投入运营。

1889年,市立公共博物馆在该市开放;同年,西伯利亚地区第一所医学学校成立。1890年,皇家莫斯科农业协会分会在该市揭牌。

1890年,著名的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艺术大师契科夫在自己的《西伯利亚》随笔中写道:“对于您来说,如果沿途的风景不是最后的正经事的话,那么驾车从俄罗斯到西伯利亚的途中,您会从乌拉尔到叶尼塞河都感到无聊透顶。”“非俄罗斯人盲目崇拜自然界,尊重我们的逃犯,并最终成为西伯利亚诗人们取之不竭的金矿,原始、雄伟而绚丽的自然风光,仅仅从叶尼塞河开始。”“整个西伯利亚最好和最美丽的城市—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坐落在此处的岸边,而这里的山峦,让我回想起高加索那如烟如梦般的群山。”

1891年,俄罗斯皇储,后来的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到访这里。同年,在商人加达洛夫的努力下,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市内首次出现了电灯。

1894年,西伯利亚第一所铁路技术学校在该市开办。

城市的进一步发展与俄国人在叶尼塞省发现金矿以及1895年西伯利亚大铁路通车息息相关。

1901年,俄罗斯地理学会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分会成立。1912年,一座450千瓦的水电站投入使用。1913年,该市第一座供水厂建成并投入使用。

同年,著名的挪威极地探险家弗里乔夫·南森在克拉斯诺亚尔斯克驻留,后来他在自己的著作《未来国》中,如此回忆那段时光:“就这样,我们到达了长久以来追寻的目的地——克拉斯诺亚尔斯克。我们走访了被称为西伯利亚最好的市内公园......。市内的街道又宽又直,石质房屋依主干道而建,但大多数建筑物还是木质的。被群山环绕着的克拉斯诺亚尔斯克位于叶尼塞河的左岸.......。”

著名的挪威极地探险家弗里乔夫·南森(Fridtjof Wedel-Jarlsberg Nansen,1861年10月10日—1930年5月13日)

1920年5月16日,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帝俄陆军妇女营的缔造者玛利亚·博奇卡廖娃在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被枪决。2016年俄罗斯上映的一部名为《妇女敢死营》的电影就专门讲述这支特殊部队的历史故事。PS有兴趣的朋友可以通过百度搜索片源。

玛利亚·列昂季耶夫娜·博奇卡廖娃(Мария Леонтьевна Бочкарёва,1889年7月—1920年5月16日)中尉是俄国首批女性军官之一。她常常与参加过1812年卫国战争的女骑兵娜杰日达·杜罗娃弄混。

1928年,该市拥有了第一座机场;1932年,市内公交线路通车;1935年,第一辆蒸汽动力的电车在市内运营。苏联时期,克拉斯诺亚尔斯克是西伯利亚乃至整个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的最大城市之一。

1934年,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市成为了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的行政中心。

伟大的卫国战争期间,俄罗斯欧洲部分的许多工厂企业被疏散这里。

1952年,该市的叶尼塞河上建成了一座客运河港。

1958年,市内的交通运输工具—电车开始通过电力牵引,这是该市第一辆无轨电车。

苏联解体后,该市的人口曾发生过下降趋势,但在20世纪末时又恢复增长的态势。

1995年,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市内地铁开始建造。

2006年,在该市成立了首批俄罗斯联邦大学之一的西伯利亚联邦大学。

2012年4月10日,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市成为了俄罗斯第十四座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

2013年11月,该市北指定为2019年第29届世界冬季大学生运动会的主办场。

2015年,该市的第四座跨河汽车桥正式通车。

2017年12月26日,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市机场(Емельяново, 叶梅里亚诺沃机场)的新客运航站楼正式投入运营。

2017年投入运营的机场新客运航站楼

注释:

[1].《从彼得堡到莫斯科旅行记》的作者,他的这本书一经问世便激起千层浪,女沙皇叶卡捷琳娜二世看过后,愤怒的说他是比农民起义军领袖普加乔夫更加可恶的人,他的这本书在沙俄时期一直都是禁书

市内红色广场上综合喷泉内的叶尼塞河河神的雕像

和平大街上的“亚当和夏娃”艺术喷泉

俄罗斯著名作家契科夫的雕像

圣索菲亚教堂

波克隆尼山上的国际主义战士纪念雕像

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市的奠基人安德烈·杜边斯基的纪念雕像

- END -

陈慧娴留学前最后一场演唱会(陈慧娴:三段恋情无疾而终,53岁仍未婚无子女,已放弃寻找另一半)

陈慧娴三段恋情无疾而终岁仍未婚无子女已放弃寻找另一半文醒醒编辑小情书准许我这夜做旧...

裤袢(裤袢怎么读)

服装里的“拉筒车”是什么?是什么样子的?裤子上穿皮带用的孔太少了,有什么增加的办法?裤袢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