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荣(差点杀死曹操和孙坚的三国无名之将:战胜孙曹的低调名将徐荣)

最后更新 :2023-04-10 06:47:45

差点杀死曹操和孙坚的三国无名之将:战胜孙曹的低调名将徐荣


三国小人物志0004:战胜孙曹的低调名将——徐荣

本文作者为黄昏深处,主编为萨沙,如果转载请务必注明

徐荣,是三国时代的一名武将。但凡是了解汉末时期,从“董卓进京”,到“诸侯讨董”这段历史的读者,都应该对他不会感到陌生。

按照《三国演义》的说法,他本是董卓麾下,西凉军中的一员大将,而且官居荥阳太守。在诸侯联军进逼关中,并击败华雄吕布以后,董卓焚烧洛阳迁都长安,途中就经过了徐荣所在的荥阳。

这时候,董卓在李儒的建议下,让吕布在此地抵挡诸侯联军的追兵,并让徐荣设下伏兵,共同御敌……结果,联军的进攻先锋曹操,就这样踏进了西凉军的陷阱,被掩杀一阵损失惨重,之后又被徐荣伏兵所痛击,几乎全军覆没。



尽管有忠心耿耿的曹洪,让马步行护住曹操,好不容易渡过了河,却也未能逃脱徐荣的追兵,眼看就要命丧黄泉……这时候,幸亏有夏侯惇夏侯渊两位猛将的及时赶到,才为曹操挡住了追兵解了围。而敌人的主将徐荣,也在单挑中被刺于马下,成为了在演义小说的剧情中,第一条在夏侯惇刀下成就的“斩将”记录……

是的,由于《三国演义》的流行于世,故而在大多数人的眼里,徐荣都被划入了“三流下将”的行列。都觉得他武功平庸至极,能力也一般。尤其是在夏侯惇这种,超一流猛将的手底下,他也就是个几回合挣扎,然后领盒饭的路人水平……



然而,事实上真是这样吗?

其实,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徐荣非但不是那个在战场上,被夏侯惇肆意狂虐的无名下将。反而还是董卓军的先锋,率领精锐主力,与诸侯联军进行了第一波的交锋。而且,在击败曹操军的战役中,他其实才是真正的主将,并没有吕布胡轸李傕郭汜这些人什么事情。

不仅如此,诸侯联军的另一位先锋孙坚,也是在战场上败阵于徐荣之手。搞得孙坚自己都十分狼狈,危险丛生。最后和自己的护卫队长祖茂配合,玩了一出“金蝉脱壳”,才能勉强逃脱……

也就是说,徐荣是在历史记载上,唯一战胜过孙曹两家军队的人。这个战绩可绝对是算得上是相当出彩了。毕竟,曹操的儿子后来建立了曹魏帝国,孙坚的后人也创建了东吴霸业,都算是非常牛逼的人。而徐荣能凭一己之力,独自击败后来天下三分中的其二,其军事水平是肯定不容小觑的……




今天,就让我们翻开真实的史料记载,来探讨一下徐荣这个人物的真实事迹,并给他一个尽量客观的历史评价。

首先要说到的是,徐荣的籍贯和身份。是否真的是如大多数人所认为的,他是董卓的心腹,西凉军将领中的一员,同时也是西凉一代的人?

其实,根据《三国志》的记载,徐荣的籍贯是在玄菟郡,或是襄平郡。这两个地方都地处辽东地区,接近于今天的朝鲜地界,和西凉一代的西陲边境,相距了何止八竿子远……

(《三国志-公孙度传》记载:公孙度字升济,本辽东襄平人也……避吏居玄菟……同郡徐荣为董卓中郎将,荐度为辽东太守。)



既然不是西凉人,那么徐荣是后来到西凉为官,并且在董卓麾下的西凉军中,担任将领的吗?

其实关于这一点,也是有所争议的。毕竟关于西凉军渊源的史料记录,实在是太少。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证明,徐荣在董卓麾下的为官记录。相反,从徐荣后来的各种表现来看,他更像是东汉朝廷的武官,是为皇帝所效力的……

很有可能,徐荣原本的真实身份,是以武入仕的武官,而且是当朝大将军何进麾下的一员部将。不过,他的职位却不可能很高,既不是像逢纪、荀攸、何颙等名仕一样,能进入何进的智囊团队;也比不上曹操、袁绍、淳于琼等人的名气,能成为“西园八校尉”之一。所以史料上并未记载,他入朝为官的经历……



而且,在后来何进的外戚集团,与宦官势力之间的激烈剧斗之中,双方各自指挥兵马掩杀之时,也没有关于徐荣的出战记录。可以基本判定,他这时候基本上是处于位低权轻,不得重用的尴尬身份上……

相反,倒是在董卓进京以后,徐荣才算是有了比较响亮的“将军名号”。他被提拔到了“中郎将”的位置上,也算是董卓在收拢何进兵权之时,对原本何进麾下投靠过来的掌兵将领们的一种安抚和升迁(吕布从丁原手下投靠过来,职位也是中郎将)。

就此,我们也可以理解,原本默默无闻的徐荣,为什么能在之后的诸侯讨董战役中,能大放光彩的原因了:



一方面是因为他本身就具备,相当的战场指挥能力;另一方面是由于之前长期闲置,在何进麾下郁郁不得志。而董卓却对他破格提拔,虽然目的只是在于拉拢人心,并巩固自己在京都洛阳的地位。但也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了徐荣带兵打仗,且发挥军事能力的空间。

所以,徐荣也算是知恩图报,用自己战场上的立功,来报答了董卓对他的“知遇提拔之恩”。

接下来我们再解读一下,徐荣在战场上表现,以及他和曹操孙坚等人作战的详细过程:



和演义小说上所描述的不同。真实的诸侯联军,其实并非是会盟于一处,并听候“盟主”袁绍的统一指挥。据史料记载,当时各个州郡起兵之后,各自是驻扎在了不同的地方:袁绍、王匡屯兵河内,孔伷屯兵颍川,韩馥屯兵邺县,袁术屯兵南阳,张邈、刘岱、桥瑁、袁遗等人屯兵酸枣……

而且,也没有“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等精彩打斗故事(刘关张公孙瓒等人根本没参加诸侯联军),并迫使董卓退走,弃洛阳而退长安的剧情。其实董卓迁都一事,发生在在两军作战之前。因为当时农民起义军的一支——河东白波军,闹得沸沸扬扬,董卓令女婿牛辅率军镇压,结果大败而归。



这时候,关东诸侯联军再汹涌而至,等于是又来了一个强大的敌人。董卓考虑到洛阳地处中原,四面无险可守。又担心关东联军和农民起义军联合起来,令他两面受敌。所以才决定迁都长安。因为这里离他的大本营西凉相对较近,而且,从洛阳到长安这一段路上关隘也很多,便于节节抵抗和防守。

不过,诸侯联军其实从最一开始,就在内部出了问题。不仅是处于内部的勾心斗角和各自为战中,而且各路人马还都大多是持观望和保存实力的态度。人人生怕自己率先进军,损失了自己的人马和辎重,反而还讨不了好,当然就只有停滞不前了……



这时候,只有一心为公的曹操和孙坚二人,率领麾下不多的人马,越过了洛阳,继续追击着董卓。由于出兵时间和进军路线的不同,曹操跑在了孙坚的前面。他率部抵达了荥阳,并在泗水河的支流汴水边上,与董卓军的徐荣部相遇……

关于这一战的详细过程,史书并未明确记载。不过就如同演义小说上所描述的一样,此时刚处于起步期,兵少将寡的曹操集团,还不具备太强的实力。面对早有准备的徐荣兵团,很快就被打得节节颓败。就连曹操自己,都中了流箭受伤,差点提前陨落疆场。幸得有忠心耿耿的家将曹洪全力保护,才得以渡过汴水,连夜逃走。

(《三国志-武帝本纪》记载:邈遣将卫兹分兵随太祖。到荥阳汴水,遇卓将徐荣,与战不利,士卒死伤甚多。太祖为流矢所中,所乘马被创,从弟洪以马与太祖,得夜遁去。荣见太祖所将兵少,力战尽日,谓酸枣未易攻也,亦引兵还。)



接着,徐荣又对上了后续赶来的孙坚军团。他和董卓麾下的牛辅、李傕、郭汜、贾诩等人合作,再次令孤军深入的孙坚陷进了包围圈……一场激战下来,原本骁勇善战的孙坚军也力不敌众,几乎溃散。

在被徐荣率军追杀的过程中,孙坚也多次遇险,几乎就要逃不脱追兵。也幸亏他平日里就预谋过一个“替身计划”。让身边的侍卫祖茂,和他交换了标志性的显眼红头巾,并顶替了他的身份。才能引开了徐荣的追兵,勉强成功逃脱(祖茂在引开敌人以后也逃走,如演义所说,被华雄所斩)……

(《三国志-孙坚传》:孙坚移屯梁东,大为卓军所攻,坚与数十骑溃围而出。坚常著赤罽帻,乃脱帻令亲近将祖茂著之。卓骑争逐茂,故坚从间道得免。茂困迫,下马,以帻冠冢间烧柱,因伏草中。卓骑望见,围绕数重,定近觉是柱,乃去。)



就这样,关东诸侯联军的两大先锋军团,都先后败在了徐荣的手里。尽管这两场胜利,都是得力于他有着以逸待劳,以及后勤兵力方面的优势。但对于他的军事指挥能力,也由此足以窥见一般。

毕竟,曹操和孙坚二人的军事能力,都是有目共睹的。就算是曹操这会儿还处于发育期,军队尚未成型;孙坚也算是偏师深入,兵力不多。但是至少,他二人都是已经成名的人物。曹操之前任西园校尉,统率御林军;孙坚原本也是长沙太守,保境安民一方。而且在之前平定黄巾起义,剿灭地方叛乱和匪患的战斗中,孙曹二人也算是颇有功勋。



不仅如此,后来孙坚在收拢残兵,并面对董卓军其它部队的时候,还打出了一波几连胜。连续击败了胡轸,吕布,华雄(真实身份只是胡轸军中一个无名都督或都尉)等人,并在大谷、洛阳宣阳城门等地,都击败了董卓军,一路挥师威逼函谷关……搞得远在长安的董卓,都忙不迭地派出使者,想以“联姻”为手段,笼络住孙坚……

所以,徐荣既然能在战场上,连续战胜曹操和孙坚二人。甚至还逼得二人狼狈溃退,凶险至极,不得不让部将来“忠心护主救命”(曹洪和祖茂)。这已经足以说明他的军事战术能力之强,至少能荣登三国时代的一流将领之列。



然而,在战场上叱咤风云的同时,徐荣也表现出了他残忍和嗜血的一面。据史料记载,他自从受董卓的任命,驻扎荥阳以后,就不停率兵劫掠周边,一方面让敌人无法就地取材收集粮草物资,另一方面也是为自己的军队储备辎重和后勤。

(《后汉书-董卓列传》记载:时,长沙太守孙坚亦率豫州诸群兵讨卓。 卓先遣将徐荣、李蒙四出虏掠)

尽管,这种事情也算是战争乱世中的常事。面对即将来袭的敌人,在战场的周边实时“坚壁清野”,可以起到打击敌人和充实自身的作用。然而,徐荣劫掠的对象,必然是周围的百姓,抢夺他们的粮草并将他们驱赶背井离乡,这明显也不是干的什么好事。



而且据史书记载,在打败孙坚军团以后,徐荣俘虏了跟随孙坚军出征的颍川太守李旻。大概是恼怒于孙坚的“借物代形”逃脱,自己也没能击杀或俘虏他。于是便将气全部撒到李旻身上,竟下令将其置放于大锅之中,活活“煮死”……此等残酷的手段,实在也是让人瞠目结舌!

这说明什么?说明徐荣这个人,应该本身就没有什么政治方面的素质和原则。他是个纯粹的军人,也是个粗人。他的思维也非常地军事化,只知道听命令打仗而已。后来,也正是这种思维的影响,导致了他的最终战死沙场,并身首异处的结局……

我们知道,在诸侯联军集团与董卓西凉集团的几度交锋之后,虽然在孙坚的各方面努力之下,逐渐扭转了战场上的颓势,并拿下洛阳进逼函谷关。但是由于联军内部相互猜忌和勾心斗角的原因,导致讨董行动一再停滞。最终,由于袁氏兄弟这两位“正副盟主”的不作为,诸侯们也逐渐陷入了相互讨伐,争抢地盘和利益的内斗。

而远在长安的董卓,见联军不欢而散,自然是高兴得手舞足蹈,并且自认为自己作为东汉朝廷操纵者的地位永固,开始得意忘形了起来……却不想,被忠于汉室的朝中司徒王允,来了个“连环离间计”,悄悄拉拢了他手下的李肃和吕布等人,并设计埋伏,将他刺杀于皇宫侧门外。



这时候的徐荣,没了之前提拔并重用他的董卓,他又该何去何从呢?事实上,本着他之前“谁重用我,我就为谁卖命”的原则,这时候的他,也就顺水推舟地又投效到了王允的麾下,再次成为了“东汉朝廷”的将军。

关于王允的身份,我们在之前的文章中讨论过,他虽然位居朝中三公(司空、司马、司徒)的高位,但是却很少染指军队,也没有什么兵权在手(之前暗杀董卓的区区十多个兵,都是从董卓手下挖角过来的)。

而今,王允因为暗杀行动的成功,突然坐上了东汉朝廷第一权臣的宝座,自然是需要尽可能拉拢手握军权的将领们,来保证自己的地位,也保护年幼的皇帝的安全。于是,他除了让之前和他合作干掉董卓的吕布,担任长安城的军事统领之外,也尽可能笼络了其他在长安的军事统领。



而徐荣,本身身份就是朝廷的将军,虽然之前在何进手下没有什么表现的机会,反而是跟着董卓作恶,与诸侯联军作战。但是,他的军事指挥能力有目共睹,而且本身又不是西凉军一路的人,此时更愿意重新投效朝廷,自然是很能得到王允的重用。

于是,王允也借皇帝之名,给徐荣升官加爵,并让他继续统领军队。试想,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徐荣从此便能正大光明地,成为朝廷的正规将军。而之前“董卓帮凶”的恶名,也可以由此得到洗白!

然而,后来发生的事情,我们都是知道的。王允内心的“文人思维”,使得他用自己根深蒂固的“善恶标准”,将西凉军整个集团都划入了“坏人”的行列。



他一不想办法分而治之,用拉拢和赦免的方式,来瓦解西凉军残部;二不将以朝廷的命令,将他们调走或就地解散。反而是试图联系关东联军,让袁绍和袁术等人,来压制和掌控他们……

于是,被王允逼上了绝路的西凉军将领们,就借机联合了起来。他们到处散布,王允要“杀光凉州人”的谣言,令原本就嗜血残暴的西凉军,再次被激起了用命之心……在毒士贾诩的建议下,在李傕郭汜二人的率领下,西凉军打着“拨乱反正”(到底谁才是真正的乱?)的旗号,再次杀向了长安。



而这时候的长安城中,王允手中的人马实在太少,又是仓促之间被组织起来的,其中还有相当一部分,原本就是西凉军的人。随着原本属于西凉军的杨定、胡轸等将领的叛变,王允手中的兵力更是捉襟见肘。似乎现在唯一能倚靠的,也只有能征善战的徐荣了……

事实上,徐荣也确实是尽到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他在王允的命令下,率军在新丰(今陕西临潼东北)等地迎战,与叛军缠斗了很久。然而,由于胡轸的突然叛变投敌,导致徐荣侧翼受敌。终于是抵挡不住人数众多,且勇猛过人的西凉军。在兵败沙场的同时,徐荣也未能幸免于难,在战场上丢掉了自己的性命……



就此,我们也算是整理完了,徐荣这个人物,在史料记载上的真实轨迹。应该说,他确实是一个很出色的军人,在战场上的用兵能力是值得肯定的。别的不说,在他短暂且有限的历史记载文献中,一共参加过三场战役,其中有两场,都是在和后来的超级牛人——魏国集团的奠基人曹操,东吴江山创始人孙坚,在作为对手在作战。

而且,徐荣在这两战中,都取得了胜利。可谓是在三国时代,唯一一个同时击败过曹氏和孙氏两大集团的人。在最后的长安之战中,他面对李傕郭汜的西凉军,虽然失败而且丧命,但也算是坚持到了最后,流尽了最后的一滴血……比起临阵投降胡轸,和打不过就开溜的吕布来说,徐荣战死沙场的举动,尤其显得悲壮……



但是,我们也必须要看到,徐荣身上的不足之处。他是个思维比较简单单纯的人,大局观也不够,而且身上还多少有着残忍嗜血的一面。不仅如此,他还缺乏一定的政治信仰,政治主张,和做事的原则。

从徐荣短暂的人生经历可以看出,他似乎还是以“为朝廷打仗效力”,来作为己任。只是他所认同的“朝廷”,也就只是个朝廷的名号而已。他也不管朝廷掌权者的善恶好坏,和做事情的对错与否。何进掌权就在何进手下干,董卓掌权就投靠董卓,王允掌权就听王允的……



最终,在一场因为决策错误,而导致根本没有什么胜算的战役中,徐荣也单纯地拼尽了全力,为自己所效忠的“朝廷”而努力作战。在史书上留下了他惊鸿一瞥的战场出彩,和令人感叹的“忠心”表现之后,他也在史书的记载上匆匆归隐,从此退出了三国舞台的纷争。

写到最后,我们或许也可以发挥一下想象。像徐荣这样军事能力出色,但其他方面欠缺的人,如果能够遇上一位雄才大略,且知人善任的“明主”的话。一方面弥补他在政治上的短板,另一方面能管控好他嗜血残忍的一面,再一方面能发挥出他军事指挥上的能力……

或许,徐荣真的能就此成为名将,并在历史上谱写出更多的故事……



PS:尽管在《三国演义》中,徐荣仅仅是个打酱油的角色,但是在三国相关的电玩游戏和桌游的设定里,徐荣的定位却往往并不算低。

比如在著名桌面游戏《三国杀》中,徐荣是一张武将牌,而且拥有“凶镬”和“杀绝”两项技能。


在奥汀科技上世纪90年代出品的,国产策略游戏《三国群英传2》中,徐荣虽武将技配置并不出色,但是其武力值也达到了80(在董卓集团仅次于吕布张辽华雄,和樊稠接近,比李傕郭汜都高),足以被划入“猛将”的行列。

这,也算是对他在真实历史上,表现出来的出色军事能力,所给予的一点肯定吧!

声明:

本文参考

图片来自网络的百度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

- END -

大专生怎么申请出国留学(预留学|专科生该如何出国留学?)

预留学专科生该如何出国留学有人认为出国留学的选项是接受本科院校高等教育学生的专属但...

荆州日本留学(海南留美高中生筹款买口罩驰援湖北)

海南留美高中生筹款买口罩驰援湖北本报海口月日讯记者孙慧克日一则海南学生置办两车瓜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