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晓个人资料(近年来获得香港金像奖影后的内娱女星,为何总是不红?)

最后更新 :2023-04-08 06:03:58

大冷门!

今年香港电影金像奖的影后,颁给了刘雅瑟

消息一出,社交平台上先是面面相觑,这人是谁呀?!

继而开扒刘雅瑟的相关资料。

刘雅瑟,原名刘欣,89年出生,湖南衡阳人。

2004年在内娱选秀节目的鼻祖——湖南经视的《明星学院》获得季军和人气王,由此进入娱乐圈。

当然这档节目后来最红的选手是张艺兴啦,两人还同台合唱了一首《星座》。

之后她留在经视当起了《越策越开心》的主持人,在湖南省内也算小有名气。

但《明星学院》上星后的升级成了《超级女声》,同为中性风的李宇春一炮而红。

感觉自己唱功不佳的刘欣,选择北上参加演员培训班。

并被吕乐邀请出演《十三棵泡桐》,这部片虽然获奖,但最终无缘上映。

当然这部片现在也出名了,毕竟王朔在07年《南方周末》的采访中说它是部好片,

还说中国好电影层出不穷,不是用评奖和票房衡量的。

刘欣此时的天赋已经显露,但她耐不住接下来没戏拍的寂寞。

当时年少的她还是享受选秀带来的人气,她又去参加选秀。

《我行我秀》中作为op组合成员冠军出道,但番茄台造星能力还是差了些,组合最终解散。

刘欣又转战《快乐女声》,20强时爆冷出局。

饶雪漫留下不少明星早期历史的书模队列中,也有她的身影。

刘欣不仅是她的签约书模,还跟着跑签售会演唱单曲。

北漂多年,一地鸡毛,她开始考虑自己何去何从,要不回家开淘宝店吧。

也就这个功夫,想要优雅着嘚瑟的刘欣,改名叫做刘雅瑟。

就在这时,她被赵薇选入电影《致青春》饰演朱小北,

在这里她感觉自己开了窍,重新对表演燃起热情。

尽管之后也演了不少片子,比如《等风来》里的李热血;《摇滚英雄》中的春晓...

但很不幸,刘雅瑟大部分的角色,都是番位更靠后的配角,或是无人问津的烂片。

这时候的刘雅瑟变成一个矛盾综合体,她想红,因为这样才有机会接触到好的作品。

她又不想太红,她怕观众眼中演什么都像自己,但此时的她根本没有选择的权力。

于是刘雅瑟去参加了各种演技类竞演节目,比如《演员请就位》。

在这里她挑战了白百何在《滚蛋吧!肿瘤君》中的熊顿,收到了截然不同的评价。

郭敬明说她没有审美,陈凯歌说她有点戏痴,赵薇却说她很有灵气。

就这样在充当内娱背景板中,刘雅瑟一晃就三十多岁。

一事无成,要不要回家陪伴父母;遗憾和质疑太多,好像不知道表演到底是什么。

恰好此时刘雅瑟收到了郑保瑞的邀约,在电影《麦路人》中出演一名内心扭曲的单亲妈妈。

时也运也,刘雅瑟凭借这个角色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配角的提名,也从此在香港影坛站稳脚跟。

入行18载,刘雅瑟终于在出走港娱后,靠《智齿》证明了自己。

在《智齿》中,她饰演的王桃不断被虐待,是人人可以踩踏的底层女性。

但她从未被打倒,总是在最后时刻坚韧站起,完成了反杀。

在荣获影后之后,刘雅瑟除了很意外,

也终于前所未有感觉到自己真的配得上“演员”这个身份。

她也庆幸自己有机会验证,努力可以到达自己想要去的地方,这句话是正确的。

刘雅瑟的微博下面的最热评论,竟然是一句劝解:永远不要回内娱,至少现在不要。

因为内娱饭圈太魔怔了~一不小心就伤害了粉丝的哥哥姐姐,遭受重拳出击。

刘雅瑟用一句自己想通往的是内心巧妙回应,但也让人产生疑问:

近年来获得香港金像奖影后的内娱女星,为何总是不红?!

先来盘点下获得过香港金像奖影后的内地女星。

斯琴高娃在1985年凭借《似水流年》、2008年《姨妈的后现代生活》双杀。

章子怡也是双封,2005年《2046》,2014年《一代宗师》。

周迅2006年凭借《如果爱》,巩俐是2007年的《满城尽带黄金甲》。

赵薇则是2016年的《亲爱的》,2020年让周冬雨获奖的是《少年的你》。

上述这几位在获奖时要么是功成名就,要么是票房火热,获奖总有些锦上添花的味道。

而那些在金像奖上一鸣惊人的内地影后,总令人感觉不温不火。

她们的关注度只是能留在那几天,后续仿佛也没有什么大IP、好资源流入。

比如春夏,2016年靠《踏雪寻梅》封后,如今几年过去,代表作还是《踏雪寻梅》。

又如曾美慧孜,《三夫》终于实现了她“要红”的野心,但也后续乏力。

很多人是这样解释的,她们演小众的文艺片,就注定要牺牲流量。

又或是香港影界总喜欢扮丑的内地女演员,内娱再捧她们好似不正确。

但有演技的演员不红,没有资源,总是令人感觉悲哀的。

这背后究竟是什么原因,可以从上文中王朔接受《南方周末》采访时的只言片语找到答案。

一是没有做到专业的人办专业的事。

二是因为从投资方到艺人,都挺浮躁。

有的演员总想走捷径上位。

投资方和经纪公司不想静待花开,总想捞快钱。

想拍好片的导演找不到好演员,好演员没机会凭借好作品显露头角。

2008年就是这样的情形,如今的时代则是愈演愈烈。

比如前几天的“四字考编门”,《中国新闻周刊》嘲讽起“小镇做题家”;

青年影展的策展人说行使监督权的网民是“群氓”;《爱情公寓》的导演说网络审判绝非正义。

这起舆论事件和好演员为什么不红都指向同一个答案。

我们的内娱是部分既得利益者的游乐场,影视产品更像是一门生意。

在疫情之前电影院向二三线城市、县城乡镇下沉,小镇青年们也靠劳动收入有闲钱追求精神生活。

人口红利带来的产业规模让部分创作方感觉,随便搞搞就能赚得盆满钵满。

比如《前任3》的大卖就被认为是小镇青年战胜精英审美的胜利。

潮水退去,就知道谁在裸泳。

观众对作品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这几年需要勒紧裤子的平台方不再撒钱,以及产业政策的引导。

都预示着好演员、好导演、好编剧的春天,正在到来。

- END -

与美同行

22秋统编版语文上册特级教案{点击我查看}与美同行作文26篇  与美同行作文(一):  美,一个...

黄亦(经二路与黄亦路终于连通 大兴瀛海万余居民出行不再绕路)

经二路与黄亦路终于连通大兴瀛海万余居民出行不再绕路近日大兴区瀛海镇经二路成功与黄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