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ss(WASS峰会|针对病因有效治疗,可改善部分儿童的听力损失)

最后更新 :2023-02-06 15:03:45

7月3日,第六届唯听听力及言语峰会(简称WASS峰会)成功在上海召开。本次峰会以“声缤纷 听世界”为主题,围绕“全生命周期听力大健康之探索”,分为先导篇、小儿篇、老年篇、解决方案篇等,并设置了圆桌讨论和辩论等创意环节。听力行业通讯以WASS会议官邀媒体的视角,将不同板块的学术理念整合分享,为您呈现一场最全面的WASS盛宴。

众所周知,听障儿童的早期干预对儿童一生都影响深远,它涉及到听障儿童的语言、学习、社交、身心健康等方方面面。过去一般认为听力干预的最佳时间是6个月开始佩戴助听器、或1周岁植入人工耳蜗。那么,从3个月到6个月的重要黄金时期,我们能做的就只有“等待”和“观察”吗?我们在“早发现”之后,能采取哪些实际行动,来帮助聋儿及其家庭呢?第六届WASS峰会“全生命周期听力大健康之探索——小儿篇”来告诉您答案。

一、早期干预

不同实现途径

早期声放大助听干预 & 小耳朵·大健康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国家儿童医学中心)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许政敏教授、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党支部书记郑芸教授,分别从“早期声放大干预”及“小耳朵 大健康”的角度,提出了听障儿童早期干预的方法选择。

许政敏:听障儿童早期声放大助听干预

许政敏教授首先提出了“听障儿童的早期干预的“概念和时间”:

  • 新生儿48小时内进行听力初筛;

  • 初筛未通过者42天内复筛;

  • 复筛未通过者2个月内诊断;

  • 诊断确诊听力损失者应在出生3个月进行早期干预。

1.新生儿听神经病与高胆红素血症关系密切

新生儿出生时可能会出现早产、或患脑膜炎、高胆红素血症等疾病,这些高危因素导致有5%的新生儿可能罹患听力疾病,相当一部分会发生严重的听力损失,须在其病情稳定时行听力筛查。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统计了各类高危因素伴听障的发生率,分别如下:

  • 高胆红素血症 22%;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12%;

  • 早产儿 10%;

  • 低体重儿 8%;

  • 遗传因素 40%;

  • 伴其他不明原因 10%。

据报道,42.2%的严重高胆红素血症可有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1。因此高胆红素血症可能会引起新生儿的听神经损伤,大部分患听神经病的新生儿曾有黄疸病史,并且听力是波动性的。在尽早发现、尽早干预的情况下,听力可能会向好的方向发展;如果不及时干预,听力可能会向坏的方向发展。

研究数据表明,临床上可通过AABR/DPOAE技术发现,3000个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样本中有22例新生儿听神经损伤,约占0.7%。该数据证明听神经病可能与高胆红素血症有密切的关系,这也为临床鉴别诊断提供了方法支持。

2.早期声放大助听干预有效率80%以上

许政敏教授再次强调,听障儿童早期最佳干预时间为3个月。那么,在儿童3个月龄时采取早期助听声放大干预的优势是什么?

  • 3个月到1岁是婴幼儿言语发育的重要时期;

  • 早期声放大可以保持新生儿听觉神经系统通路的活性;

  • 早期声放大可能促进新生儿听觉神经传导的发育?

为了验证第三条优势(即早期声放大是否能促进新生儿听觉系统传导的发育),许教授团队做了对照实验,将早期听筛发现并确诊的出生3个月的双侧听障患儿(左右耳平均55dB)的双耳采取不同干预策略以观察其两侧耳朵的反应阈值的变化。右耳应用早期声放大助听干预,对侧为对照组,定期轻音乐刺激,干预后3个月、6个月时分别采取频率特性Chirp-ABR进行评估。

结果发现,通过早期声放大助听干预的有效率达到了80%。采取早期声放大助听干预的一侧听力提升至约30dB,而未采取干预的一侧听力损失仍然在50dB左右,未有明显改善。

因此,许教授提倡,在3-6月龄正处于听觉神经系统发育阶段的儿童,应采用早期声放大助听干预来“帮他/她一把”——这样做的成功率甚至高达90%以上。

3.Chirp-ABR可实现精准选配

许教授指出,可以使用Chirp ABR来实现婴幼儿的精准选配。由于3个月的婴幼儿无法采取其他主观测听方式来观测患儿的助听听阈,因此可采取使用Chirp-ABR声场测听的方式,与行为测听、VRA视觉强化测听产生的数据相对照、比较,从而发现:Chirp-ABR与游戏测听产生的差值大约在5-10dB,能够实现婴幼儿的精准选配。

对于陡降型的听力损失,应如何处理呢?许教授建议在其3个月采取助听声放大干预,可将部分儿童的80-90dB的听力阈值提升至60-70dB;如果未产生效果,则可在其一周岁时进行人工耳蜗植入手术。

4.早期听力康复模式

综上所述,许教授提出了早期听力康复模式如下:

相同的是,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党支部书记郑芸教授,也认为“听力问题应早发现早干预”。

郑芸:重新认识EDHI

郑芸教授进一步提出“重新认识EHDI(Early Hearing Detection & Intervention)”的概念,提倡大家从“小耳朵 大健康”的角度去看待儿童听力早期干预。

郑芸教授讲到,一般来说,听力问题的“早发现、早干预”,指的是通过新生儿听力筛查尽早发现听力问题,及时采取助听器/人工耳蜗干预,尽早康复使之融入主流社会。同时,我们应进一步思考病人的需求。作为医师,应教育病人耳聋之因、治聋之法、防聋之道,并且在实际工作中做到环环相扣。

EHDI分为四个阶段:

  • 筛:早期发现有无耳聋;

  • 诊:明确耳聋根本病因

  • 治:从根本上解决耳聋;

  • 防:从根本上预防耳聋。

郑教授认为,EHDI的核心是要意识到根本病因和发病机制,呈现显著疗效,使病人及其家人满意。

郑芸教授分享了一名叫“TT”的孩子的病例:

“助听器刺激左耳,真的挺重要的。越刺激,用得越多,越灵敏。”

——TT妈妈

2016年全国卫生健康大会提出了“保障全体人民‘全生命周期卫生健康’”的目标,要将“治病为中心”转变为“健康为中心”。无独有偶,2030健康中国规划纲要也明确指出了要“预防为主”,推行健康生活方式、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

接下来,郑芸教授用“最重要的幻灯片”,再次强调了婴幼儿耳聋防治的工作思路,即在听力康复行业切实践行中华文化复兴:

  • 在治聋中防聋,普及耳聋的病因病机;

  • 在防聋治聋中全民普及心身健康之道;

  • 以整体观为核心的中医文化造福世界。

从WHO的健康公式中可以看到,“生活方式”在WHO健康公式中占60%。同样地,美国医疗研究战略营销公司最近研究成果也表明,医疗服务对健康的影响只有10%,而对健康影响最大的是个人行为,占40%。

西医领域也逐渐开始将“生活方式医学”作为一线治疗手段。综合诊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三开”——开刀、开药、开口。郑芸教授认为其中“开口”是最重要的,因为开口可以使病人明白其生病的根本原因、治疗方法背后的原理以及如何防病。

二、干预策略

分泌性中耳炎&单侧聋

病因 & 临床表现 & 检查 & 诊断 & 治疗

姚红兵: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诊断与治疗

众所周知,分泌性中耳炎是儿童中非常常见的疾病,也是临床中比较棘手的问题。重庆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姚红兵教授详细解读了“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定义、发病率高的原因、临床表现、相关检查、诊断、治疗等等。

1.由于小儿生理结构的特殊性,发病率极高

首先,姚红兵教授介绍了分泌性中耳炎(OME)的定义。分泌性中耳炎曾被泛称为“非化脓性中耳炎”,是儿童期最常见的耳科疾病,学龄前儿童是高发人群。有90%的学龄前儿童至少罹患过一次OME,复发率高。6个月时儿童第一次OME发作的累计发病率约为35%-85%,其中50%发生在1岁之前,到2岁时该比例升至60%以上。在幼儿中发病高峰年龄为2-5岁。

发病率为何如此之高呢?主要原因还是由于小儿生理结构的特殊性:

  • 咽鼓管功能障碍(基本病因);

(1)机械性阻塞:儿童腺样体肥大或增生、鼻咽部肿物;

(2)功能障碍(多见于小儿):a.儿童特殊咽鼓管短而宽,近于水平,易使鼻部及咽部的感染扩散至中耳;b.腭裂患者咽鼓管不能主动开放,易患本病;c.咽鼓管黏膜的粘液纤毛传输系统功能障碍,原发性纤毛不动综合症(PCD)、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

  • 感染;

  • 免疫因素;

  • 其他因素。

2.根据儿童特性,选择合适检查方法

儿童分泌性中耳炎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听力减退(自听增强,变位性听力改善)、耳痛、耳鸣等。但大部分儿童不会自述病情,临床表现要靠家长和医生多观察、多关注。

分泌性中耳炎的检查方法主要分为耳镜检查和听力学检查:

  • 耳镜检查

  • 听力学检查:

(1)声导抗测试:诊断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最常规、最重要的诊断方法。这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快速的,同时具有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的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重要诊断方法。检测方法有:低频、高频声导抗测试、宽频声导抗。

(2)行为测听(视觉强化测听、游戏测听、行为测听等)(学龄前儿童均可选取);

(3)客观测听(听性脑干反应ABR测试等);

(4)鼻/鼻咽镜检查;

(5)影像学检查(必要时)。

针对“影像学”这一检查,姚红兵教授强调,尽量使用声导抗测试而非CT检查,因为CT射线的辐射相对较高,如无特殊情况尽量避免。

3.重视查体,注意其他合并症

分泌性中耳炎听力学下降的听力学特点:OME多为传导性听力损失,约50%的患儿听阈在20dB HL,20%患儿听阈>35dB HL,约5%-10%患儿听阈达40-50dB HL。

通过病史采集、鼓膜检查(同时应重视查体,许多患有慢性鼻炎、鼻窦炎、呼吸障碍的孩子都合并有分泌性中耳炎)、听力学检查(纯音测听、声导抗、耳声发射等等)及诊断性鼓膜穿刺(成人诊断金标准)等方法来诊断分泌性中耳炎。

同时,分泌性中耳炎应与以下疾病鉴别诊断:

  •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 先天性中耳畸形;

  • 先天性中耳胆脂瘤;

  • 脑脊液耳鼻漏;

  • 胆固醇肉芽肿;

  • 急性耳气压损伤;

  • 粘连性中耳炎;

  • 其他:鼓室积血、颈静脉球高位、鼓室球体瘤等可有蓝鼓膜表现。

4.OME为自限性疾病,部分患儿可不进行医学干预

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原则为:清除中耳积液、改善中耳通气引流、进行病因治疗。

1密切观察和随访

  • OME为自限性疾病,有较高的自愈率;

  • 病史在3个月以内且不伴高危因素的患儿可不进行医学干预。

2药物治疗

  • 糖皮质激素治疗

  • 抗生素治疗

  • 抗组胺药

  • 粘液促排剂

  • 减充血剂

对儿童来说,药物治疗的疗效是短暂的、有限的,副作用也较多,因此姚红兵教授强调,在临床上一般不推荐使用药物治疗,除非患儿的分泌性中耳炎合并过敏性鼻炎,这种情况下,可选用鼻喷的糖皮质激素;合并有鼻窦炎、腺样体肥大的患儿,可选用粘液促排剂等等。

3手术治疗

  • 鼓膜置管(最常规的手术)

  • 腺样体切除

对于确有咽鼓管功能障碍的,还可做咽鼓管球囊扩张术。

  • 鼓膜穿刺与切开

鼓膜穿刺与切开可快速排出鼓室积液,对OME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穿刺、切开孔道保留时间短,且难以无痛操作,故不推荐用于治疗儿童OME。

4咽鼓管吹张法:捏鼻鼓气、波氏球法改善咽鼓管功能

2岁患儿可由家长协助使用波氏球或自动咽鼓管吹张器吹张,治疗2-4周后复诊。禁忌症:当合并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慢性鼻窦炎和急性中耳炎时应避免咽鼓管吹张。

姚教授强调,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手术治疗,可能会产生如下术后并发症:

  • 耳溢液

  • 鼓膜硬化、萎缩、内陷囊袋形成

  • 鼓膜穿孔

  • 胆脂瘤形成

  • 通气管阻塞

  • 通气管托入鼓室


1.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组,中国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多中心流行病学调查,中华儿科杂志,2012;50(5):331-335.

注:文中均系专家观点,供学术讨论参考。

相关阅读:

WASS峰会先导篇、解决方案篇——如何最大化聆听效果和助听干预满意度?

第六届唯听听力及言语峰会正式拉开帷幕!

唯听MOMENT极声?助听器星耀上市

资料来源:唯听助听器

作者:Elan

编辑:Elan

排版:Elan


本篇为全生命周期听力大健康之探索“小儿篇”的归纳整合。后续将陆续推出其他板块报道,敬请期待!

- END -

驼奶的功效_骆驼奶的功效和作用

驼奶通常是指骆驼奶,骆驼奶具有补充营养、补钙的功效。骆驼奶是动物骆驼产的奶,可以通过人...

东华大学留学(青春何以报国?上海留学归国青年讲述“学以报国”故事)

芳华何以报国上海留学返国青年报告学以报国故事展览现场东华大学供图中新网上海月日电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