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袍是我国一种含有民族文化,民族风情的汉族女性服装。

旗袍,又称褀袍,形成于上个世纪20年代的民国时期。风行于二十世纪20年代的旗袍,其实是中国传统的汉族服装,在不断吸收西洋文化的同时,进行不断改进,然后定形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0年代和40年代是旗袍发展的黄金时代,也是近代中国女装最为光辉灿烂的时期。这时的旗袍造型纤长,与此时欧洲流行的女装廓形相吻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旗服,又被称为旗装。是我国满族的传统服饰,满语称“衣介”。分为单、夹、皮、棉四种。其一般特征为:圆口领、窄袖、向右侧捻襟、下摆四面开衩、带扣绊、束腰带。

那么旗袍和旗服的区别是什么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朝旗服是满族的传统服饰,宽松肥大,就是说,旗服里面可以穿很厚的衣服保暖,这个更加适合东北或者蒙古地区的低温天气。

旗袍是属于民国时期开始的时尚服装,然后又经过多次改进,称身适体,短袍窄袖。旗袍更加修身,不像旗服那样宽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旗服是满族男女通用的服装。而旗袍只有女性穿着。

那么清朝的时候,汉族女性一般穿什么款式的服装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汉族妇女在康熙、雍正时期还保留明代款式,时兴小袖衣和长裙;乾隆以后,衣服渐肥渐短,袖口日宽,再加云肩,有时带一些小花样;到晚清时都市妇女已去裙着裤,衣上镶花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清朝的时候,汉族女性和满族女性从穿戴上,还是有一定的差别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旗袍是不是来自于旗服呢?恐怕大多数学者不会同意这个说法,因为这两个风格的服装,差异较大。但是也不排除旗袍被发明的时候,多多少少借鉴过旗服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