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爸爸去留学结局是什么(带爸爸去留学男主是谁)

最后更新 :2023-05-17 04:13:54

22年前,感动中国“背起爸爸上学”的李勇,现在怎么样了

2022年7月5日,一条“云南6岁男孩20分钟削30根贡菜”的消息冲上了热搜,视频中的男孩来自云南大理,据其妈妈介绍,儿子3岁时就学着大人的模样削贡菜皮,如今也会经常帮大人洗鞋子,照顾爷爷奶奶。

网友直呼:能干得让人心疼。

图1

而早在1995年,就有一个背起爸爸上学的孩子成为了感动中国人物,他的故事被媒体争相传颂,甚至被改编成了励志电影,80年代的学堂内,这部影片被播放了千万遍,感动了260万庆阳人。

图2

电影中的主人公名叫“石娃”,他在初三时获得了化学奥赛的第一名,他的学校以他为荣,他的父亲以他为傲。当学校让他发表获奖感言时,朴实的石娃说道:

“我,上学的机会,是转勺转来的。”

石娃的话一出,台下的孩子们都哄堂大笑,只有严肃的石娃自己知道,自己读书的机会有多么来之不易。

图3

而影片中的真实人物原型也是如此,他深知自己的家境情况,所以对读书充满了渴望,他想要通过读书改变命运,却不料命运的车轮再次向他辗来。

背父上学,感动中国

他叫李勇,一个1995年感动中国的名字,他在那一年考上了庆阳师范,成为了那个贫穷村落中唯一出头的孩子。收到通知书的那天,村里为他敲锣打鼓,学校为他张灯结彩,他的父亲坐在人群中成为了最骄傲的人。

然而,福虽无双至,祸却不单行。

图4

李勇的母亲在这一年永远地离开了他们,常年的劳累让他的母亲患上了脑溢血,她在一日午后突然倒地,再也没能醒来。

这一年,李勇15岁。他强忍着悲痛将母亲的后事一一处理,时间也转眼来到了即将开学的前夕,而“去不去读书”却成为了他此时最大的难题。

原来,李勇的父亲早年间因外出务工,又加上时常在田里辛勤劳作,在1986年时就瘫痪了。母亲离世后,父亲的照顾成了问题,庆阳师范离家很远,李勇如果去读书就没法兼顾父亲了,他该如何选择呢?

图5

都说父母永远会为孩子保驾护航,李勇的父亲也是如此。他十分明白自己已经变成了李勇的“拖累”,所以他最终选择了为孩子“减轻负担”。

一天,李勇出门干农活的间隙,回来便发现父亲没了踪影。一个双脚不能行走的人会到哪儿去呢?李勇慌极了,他害怕刚刚失去母亲,又要再次失去父亲,他的泪水啪嗒一下滚了出来,立刻冲出家门四处寻找。

他找了好久好久,李勇终于在泥沟里发现了父亲。那时父亲已经奄奄一息,若是李勇晚来一步,后果将不堪设想。父亲经过救治醒来后,李勇一下子就跪了下来,不听话的眼泪滴在地板上,就那样抱着父亲哭了好久,两个人一言不发。

图6

村里的人听说了李勇家的难处后,纷纷前来表示愿意轮流照顾他的父亲,并且还为李勇筹集了一些学费,虽然微薄,却也滚烫。

然而当众人来到李勇家时,却惊奇地发现,两父子都不见了!

大伙不知道,在这个时候,李勇早已将瘫痪十年的父亲背上板车,用他的双肩托起了父亲,朝着庆阳师范、朝着他们充满希望的明天,出发了!

图7

原来,救下父亲后,李勇向父亲表明了自己的担心和害怕,两人促膝长谈一整晚,终于劝慰了父亲想要自杀的想法,李勇说:“爸爸,您别担心,我一定搞好学习,也求您别再离开我了。”

李勇发自内心地诉说将死亡边缘的父亲拉了回来,两人就这样默默约定,一起努力。遇到河流,李勇就背起爸爸淌过去,遇到泥地,李勇就奋力地拉动板车。他没有向命运屈服,也没有抱怨天道不公,只是默默地用自己的方式,改变了自己的人生。

人生如戏,百转千回

庆阳师范开学的那一天,许多家长喜气洋洋地来到学校门前送走孩子,直到孩子走远,还是久久不肯离去,而一个背着爸爸来上学的孩子却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图8

李勇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带着爸爸来到了他梦想的门前,他坚定地背着爸爸走进了学校,一路上总有人侧目,也有人感叹,李勇的事迹也很快被校方领导了解了。

大家为李勇的处境感到心疼,班主任杨永庚老师也特许,将他的父亲安排到离学校不远的租赁房里,李勇下课后,可以自由地出入,方便他学习和照顾父亲。

但李勇的难题远不止“住宿问题”,经济来源成了李勇不得不思考的事情。为了养活爸爸和自己,李勇借了一辆三轮车,一下课他就飞奔到雇主那里,为他们拉货,或是拉人。

就这样,李勇背着父亲的身影走过了庆阳师范的每条林荫小道,李勇奔跑工作的身影也留在了每个庆阳学生的眼中。他的努力、自强和孝行感动了全校的老师和同学,大家自发为他捐助了救助金,并向新闻媒体求助,请求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

没多久,雪花般的捐款从全国各地飞来,就连海外华人都对这个男孩心生敬佩,共计捐款70000余元,又写了2000多封信件鼓励并支持李勇。

图10

李勇看到这些好心人的帮助,红了眼眶。但,男儿有泪不轻弹,他只是默默将这些恩情记在心中。

他越发地努力,每天把父亲擦洗入睡后,又坐在灯下看起了书,在1997年的全国中师化学竞赛中,再次获得甘肃省一等奖、全国二等奖的优异名次。

发表获奖感言时,有人问道:“为什么你能承受这么多,并且愿意背起爸爸来求学呢?”

图11

李勇依旧用他朴实的笑容回应并说道:“父母亲为我们吃尽了苦,做儿女的行孝天经地义。”

一句“天经地义”掷地有声,在场的全体师生响起了雷霆般的掌声,久久不息。而李勇也并没有在赞赏中迷失自我,他更加地奋力拼搏,总是想着一定要靠自己的能力让爸爸过上好日子,但没想到,1997年的冬天,父亲也撒手离去了。

那一天,李勇看到父亲面容憔悴,他已经连续几天食不下咽了,李勇只好背起父亲去往医院,但父亲只是摆了摆手,他知道自己已经时日无多。

图12

李勇只好坐在一旁,双手紧紧握着老父亲。太阳一点点落下,夕阳的余晖撒在了父亲脸上,那一刻,他终是离去了,李勇失声痛哭。

背起父亲出来学习的艰难路程,他没有哭;四处赚钱养家的辛劳,他没有哭;失去至亲的他,却再也绷不住了,他就像一艘船失去了帆,在海上漫无目的地飘着,再也没有归处。

同年年底,李勇的感人事迹也被拍成了电影《背起爸爸上学》,1998年的春天,该影片在北京青年宫举行了首映式,李勇也被邀请参加观影,他默默地观看着“石娃”的一生,就像是自己的前半生在眼前播放,心中感慨万千。

图13

电影感人的情节和石娃的孝心感动了许多学生家长,在大家难以抑制情绪的时候,李勇则抓住了电影中每个父亲的镜头,父亲已在半年前撒手人寰,此时18岁的李勇从此变成了孤雁。他在电影中一帧一帧地寻找着父亲的身影,那个模样又哪里不比电影感人呢?

电影中也对李勇的故事做了一些改变,电影中的“姐姐”为了石娃的学费出嫁,她所负担和承受的责任,让李勇的思绪也飘回了记忆中的小家。

记忆中的小家,平凡又温情

1980年4月,李勇在甘肃省宁县瓦斜乡永吉村的一个农民家庭出生了,他是家中的第五个孩子,上面还有一个哥哥和三个姐姐,因此对于这个小家庭来说,照料五个孩子的起居无疑是困难的。

图14

而李勇的母亲生产之时,也已经47岁,本就在鬼门关走了一遭,身体康复后干起农活来也总是力不从心。

李勇也从小就看惯了父母的辛劳,因此他从能够帮忙开始,就从没偷过懒。

然而父母都是农民,又如何撑得起这个家庭的开销呢?李勇的父母只好起早贪黑,白天在地里辛勤劳作,晚上回来又要饲养家禽,李勇爸爸更是利用所有的时间出去打零工,但他们能够赚到的收入还是十分有限。

图15

五个孩子都要上学,钱,成了最大的问题。这也是电影中写到姐姐和石娃的读书机会只能靠“转勺”来决定的原因。

但现实中,这样贫穷的家庭,却从没放弃,父母两人的肩膀,硬是供起了五个孩子的求学路。

李勇的哥哥姐姐看在眼里,初中毕业后都选择了结婚生子,唯独李勇对学习十分感兴趣,而李勇的父亲虽是农民,却也十分支持他,因为他深深地知道,只有读书,才能走出大山。

图16

如今,李勇也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他从庆阳师范毕业后,继续深造,慢慢地从感动中国人物,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他将曾经收到的爱心捐款,所剩余的五万元,重新捐回给了庆阳师范,希望这五万元再次用在贫困学生的身上。而他自己也在1999年被保送到西北师范大学读书,他以优异的成绩被保送进入西北师范大学后,又继续保持着刻苦学习的习惯,将老师所授的知识悉数接下。

读书的时光总是美好而又短暂,李勇转眼又从西北师范大学毕业,但他依然没有停止求学,他又再次踏入了中国人民大学进修,直至获得博士学位,他的漫漫求学路才终于停了下来。

图17

从人大毕业后,李勇第一次参加了工作,企业对他很器重,开出的薪水也十分丰厚,但仅仅过了半年,李勇还是听从了自己心里的驱使

他再一次回到了甘肃,他的家乡。他在西北师范大学当上了一名老师,他觉得这才是他心中的归宿。读书多年来,李勇深深地明白知识的重要性,他也知道家乡有多少孩子渴望着读书,所以他愿意回到这里,以自我燃烧,照亮学生的前行路。

图18

而李勇的工作之余,还时常想着回馈社会,定期参加了许多公益活动,帮助贫困学生,资助患病老人。如今他也成为了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副教授,事业有成,同时他也是一名研究生导师,不忘初心、教书育人,身体力行地回馈着帮助过他的社会。

结语

看完李勇和石娃的故事,我不免唏嘘,也被他们身上坚韧的毅力和坚定的孝行所折服,但2022的今天,孝顺一词似乎却成为了“不可多得”

日前,一名在萨拉曼卡大学留学的中国女生,用着父母的钱留学,却在微信上用着粗言秽语攻击着自己的亲生父母。

尽管萨拉曼卡大学是一所有着800年历史悠久的高等学府,尽管它有着以人文科学见长的教学理念,但还是阻挡不了学子污秽的内心。

图19

这名留学女生不但不感恩父母的辛劳,甚至在国外放肆开销,当她再次向自己的父亲索要生活费时,却遭到了“拒绝”。

他的父亲说:“爸爸51周岁了,已经老了,没有能力一直养你。”

能让老父亲说出这句话的原因是因为,这个女儿索要了1万元的高昂伙食费。羊羔尚有跪乳之意,人却毫无感恩之心。当这个老父亲以卑微的姿态说出自己的难处,希望女儿能够理解,却没想到换来的只是一场辱骂。

在我国自古以来流传的一句名言警句就是:百善孝为先。为何称它名言警句?因为它是中国千家万户都熟知的话,也是警示后人勿忘生恩的话。

当然,想要成为怎样的人,都是自己的选择。但,人来世上走一遭,感受了世间万般美好,享受了父母庇护之情,若不念父母恩,便不配称为人。

- END -

留学读研什么时候申请(申请留学研究生大概什么时间)

从申请到入学国外研究生的常见入学流程和注意事项在如今的全球化时代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

出国留学咨询哪个好(中国本土咨询公司排名:盘点国内十大实力强劲的管理咨询公司)

中国当地扣问公司排名清点国内十大才能强壮的办理扣问公司在中国扣问市场上随着当地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