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留学生网暴父亲(爆核武,怼英美,退北约,他凭什么被誉为最伟大的法国人?)

最后更新 :2023-05-06 11:37:07

爆核武,怼英美,退北约,他凭什么被誉为最伟大的法国人?

#头条创作挑战赛#

1940年,是人类近代史上最暗淡的一年。

中国在日寇铁蹄下艰难抵抗,法国被德军摧枯拉朽地打败,英国将仅剩的30万人送回本岛苟延残喘,苏联也在政治运动中损失惨重。整个中西欧、大半个东亚,都被轴心国所蹂躏。

某天,在伦敦的阴雨中,一位穿着准将制服的中年男人坐在英国广播公司录音室的椅子上,他认真的整理衣领,用一口法语对他的同胞发表演讲。

“毫无疑问,我们在敌人机械化部队的重重包围下接连失败,德军的坦克、飞机和战略令我们的将领不知所措,沦落到如此下场。但是,难道真的胜利无望,败局已定了吗?

不,绝不如此!

这场战争的胜败不仅限于祖国的土地上,它是一次世界大战。今天,我们受挫于机械化部队;将来,我们也将取胜于机械化部队!我,戴高乐将军,现在向所有法兰西的子嗣发出请求,无论你们是否败退英国、是否持有武器,请与我联系!

不管命运如何艰难,法兰西的抗战烽火绝不可能被扑灭!”

历史,记住了这位默默无闻的败军之将,在祖国沦陷时的挣扎呐喊。这份演说飘荡在空中,将陪伴他远征非洲,反攻法国,重建故乡,引爆核武。他就是法国国父,近代最伟大的法国人,硬刚德国美帝而不倒的男人:戴高乐。

法兰西之剑【1890-1940】

戴高乐出生于一个传统的法国中产家庭,他的父亲亨利曾在普法战争时保卫巴黎,战后成了拉丁文教授。在戴高乐的童年时期,陪伴他的是路易十四和拿破仑的辉煌过去——法国最强大的时候!但当他长大成人推开家门,却要面对普法战争惨败、国家衰颓的残酷现实。

父亲经常带小戴高乐遛弯,也常去观瞻普法战争纪念碑,阅读其铭文:“法兰西之剑,折断在骁勇的法国人手中,此剑将由他们的子孙后代再次锻造出来。

年幼的戴高乐不懂这是什么意思,但他的父亲每次都读到老泪纵横。耳濡目染,戴高乐长成了一位典型的爱国者,做梦都想恢复法国的荣光。

1897年,7岁的戴高乐

1905年,15岁的戴高乐写了一篇作文,故事中,德国在30年代再次入侵法国,而他将作为“戴高乐将军”完成救国的历史使命,这个小作文不出意外得了零蛋。

但硬要说戴高乐与别人有什么不同,那就是人家是真敢干,不是耍嘴皮子。

1909年9月,戴高乐考入拿破仑创立的圣西尔军事学院。而当1914年的炮火轰响时,戴高乐没有走后门当安全的文职,而是义无反顾的填了战壕。

1916年3月2日,戴高乐上尉在杜欧蒙村率军突围。在与德军肉搏中,他的大腿被刺伤,又被炮弹震晕,还遭到毒气攻击。其余士兵全军覆没,只有他捡回了一条命。

不幸的是,戴高乐被德军俘虏了。幸运的是,此时的德军比后来人道的多。战后,戴高乐回到法国,凭战功在巴黎军事学院进修。

1916年

但此时法国的军事界极为僵化古板,戴高乐在1934年写的《建立职业军》中明确指出现代军队的机械化尤其是坦克的出现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战争的形式,一战的经验已经严重过时。他建议成立六个重型装甲师,将坦克集中使用,快速突破。

这本书在法国石沉大海,但却在德国受到了一定重视,希特勒本人和古德里安都赞同书中的观点。但法国受限于政治、经济和技术阻碍,难以短时间内将戴高乐等坦克战专家理想中的计划付诸实际。

1940年5月,戴高乐得以由364辆各型坦克组成的法国最强大的第4装甲师(4e DCR)。17日,戴高乐指挥装甲部队在蒙科尔内村发动反突击,成功击退德军撤退。

戴高乐是当时为数不多成功迟滞德军进攻的指挥官之一。

6月1日,戴高乐准将被提拔为国防部副部长,但这样的升迁在国破家亡的背景下显得毫无意义,况且这个职位仍处在权力核心的边缘。

在考虑所有可能的救国方案后,只剩下最后一条:撤往非洲,那里还有大片忠诚于法国的殖民地,可以继续抗战。

6月17日清晨,戴高乐一行人来到机场送别英国来客,在飞机转动螺旋桨缓缓移动时。戴高乐和他的副官库赛尔突然狂奔到飞机舷梯下猛的钻入机舱,当目瞪口呆的众人反应过来时,那架小小的飞机已经隐没在云层之中。

飞机上的戴高乐面如死灰。他清楚这样做的后果,“背叛”了法国政府和之前49年为之奋斗的一切,一个人去异国他乡做一场看似无望的斗争。

所幸丘吉尔十分欣赏这个高大的法国男人,许可他在BBC广播大厦向法国发表了那篇载入史册的演讲。至此,戴高乐已经彻底断绝后路。

在英国的戴高乐

但尴尬的是,戴高乐只是一介准将,根本就没有牌面。

还是丘吉尔力排众议支持他,才让英国正式承认临时的法兰西民族委员会为正统法国的延续,并帮助其争取法属北非殖民地的领导权和组建军队。

1940年8月底,戴高乐磨破了嘴皮子,终于得到了除加蓬外的整个法属赤道非洲的效忠。他大受鼓舞,决心趁热打铁拿下更加富饶的法属西非,行动的主要目标是该地首都达喀尔。

丘吉尔拿出了他调动范围内的最强军事力量支持这个远征计划,他信心满满,认为达喀尔人看到在阳光下闪耀着的强大舰队会不战而降。

但舰队抵达的那天大雾弥漫,根本没人看清英国舰队长什么样。

而且达喀尔人是块硬骨头,坚决不投降。

双方炮战一天,戴高乐无奈之下撤退。因为就算强行拿下达喀尔,不受拥戴的法国临时政府也肯定无法安稳。戴高乐把自己锁在船舱里,忍受着铺天盖地的嘲讽。而丘吉尔也被英国议会骂得狗血淋头。

戴高乐差点要跳海,最后还是缓了过来。

他想起了自己刚刚争取到的赤道非洲,立刻动身出发,在10月27日向全世界广播《布拉柴维尔宣言》,痛骂维希政权,认为合法的法国政府已不存在,宣布建立“帝国防卫委员会”,也就是俗称的“自由法国”政权。

虽然名称很浪漫,但戴高乐此时要军队没军队,要钱更没钱,他这号割据一方的政权,在当时没有一千也有八百,因此一时间完全没人把他们当回事。

但别忘了,他是戴高乐。

【1940-1945】从无名小卒到“戴高乐将军”

1941年初,戴高乐从非洲回到伦敦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告知丘吉尔:“自由法国不再是一群可怜的流亡者,而是掌控实际领土和军队的独立政权。”

这话把大伙逗乐了,说你胖你还喘上了?真拿自己当盘菜了?

戴高乐此时缺钱缺人缺承认缺武器,只能厚着脸皮向英国人要。但他就算极其窘迫,也没有卑躬屈膝,而是尽可能在外交和行政层面表现出与英国平等的地位。对于后者赠予的物资,戴高乐都写了欠条,承诺来日奉还。

而他的外交才能也展露无疑。戴高乐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来试探英美的底线,只有将对方逼到极限才能获取更多的利益。但又要保持谨慎避免触碰逆鳞,又要大胆地将逆鳞之外的所有地方摸一个遍。

例如,1941年中旬,争夺中东油田控制权的黎巴嫩-叙利亚战役以英法联军的胜利告终,但英国人却玩了个心眼,在停火协议上故意将自由法国排除在外,准备侵吞法国的殖民地。

戴高乐得知后,二话不说立刻飞往埃及与英军司令官大吵一架,还威胁丘吉尔,要把自由法国总部转移到莫斯科,以跳反相威胁。最后逼迫英国人将戴高乐的名字写进停战协定并承认自由法国对叙-黎两地的主权。

经此一事,英国终于认可戴高乐是法国法统的代言人和捍卫者。丘吉尔在自传中回忆道,戴高乐表现出的自信与强势让你以为他身后站着100个师。

1941年12月,戴高乐收到了珍珠港遇袭的消息,他从椅子上跳起来说道:“这场战争我们赢定了!”戴高乐不仅看到了胜利的前景,更希望同美国拉近距离,摆脱对英国的依赖。

但他的热脸贴了罗斯福的冷屁股。自法国战败后,美国便认定“法国已丧失被视为大国的任何资格”,希望参与瓜分法国在世界的利益。所以,罗斯福在决定战后秩序的雅尔塔会议中将戴高乐剔除,直到1944年底才在舆论的压力下正式承认自由法国。

随着自由法国在盟军的政治和军事地位不断提升,斯大林承认法兰西民族解放委员会为正统法国的代表,美国人则扭扭捏捏地承认该政权“对认可其权威的领土事实管理”。戴高乐深知他与盟军只是表面兄弟,在反法西斯的大旗下,大家都在互相算计。

戴高乐在盟军地位节节攀升,不仅有赖于他本人的政治技巧,最重要的是有支强大的军队。所幸,在勒克莱尔将军的指挥下,自由法军参加了盟军在北非、地中海的全部重大战役。

从1943年初的5万军队,经过接收维希法国的正规军达到70余万人。在解放意大利,粉碎古斯塔夫防线的战役中,自由法军居功至伟。

1943年底,随着德国在东、南两线节节败退,罗斯福开始筹划战后格局。他试图在法国建立占领区盟国军政府,驻扎美军并将其作为战败国处置。戴高乐清楚这一点,也在竭尽所能提升自由法国的政治筹码。

1944年6月3日,在诺曼底登陆前夕,戴高乐单方面宣布建立法兰西共和国临时政府,对法国本土的所有地区宣布主权,阻止罗斯福干涉法国内政。6月6日,兴高采烈的丘吉尔打电话给戴高乐,通知他将在一大串流亡的国家政府首脑和艾森豪威尔之后发表对法国人民的讲话。

在被戴高乐拒绝后,丘吉尔问道“你是不是疯了”。戴高乐反驳道:“疯了的是你。如果不为我安排单独的演讲,我拒绝参加。”

“戴高乐——!!!”

丘吉尔被激怒了。

“我要把你押上飞机送到非洲,或者关你的禁闭!”

戴高乐冷笑道:“悉听尊便”,而后挂断电话。

英国首相暴跳如雷,最后还是在外交大臣艾登的劝阻下恢复冷静,给戴高乐单独安排了演讲。

6月6日,戴高乐在伦敦电台发表广播:“解放法国的决战开始了。对法兰西的子嗣来说,无论你们身在何处,无论你们的政治倾向。法国政府及其首脑命令你们用一切手段打击敌人,这是你们神圣的义务!在我们鲜血和眼泪的阴云之上,曙光已然出现。”

在戴高乐的号召下,法国游击队员纷纷现身,他们以极高的效率铁路、弹药库、电力、加油站和道路。英勇的法国内地军让德军的移动速度仅为正常情况下的四分之一,为盟军和自由法军的地面攻势争取了时间。

艾森豪威尔承认,法国内地军的贡献至少等于15个正规师。

8月15日,巴黎的抵抗组织发起武装起义,但美军却不想进攻巴黎,因为此处的战略价值较小。但戴高乐坚持必须优先解放巴黎,而且必须由自由法军解放这座城市,否则他就命令法国第2装甲师单枪匹马进攻。艾森豪威尔只得同意。

战斗仅持续6天,士气低迷的德军在内外夹攻之下宣布投降。

三年前,戴高乐只有几个人,几把枪。现在,他有一支军队和一个国家。

有人询问他是否宣布共和国已经恢复,戴高乐淡淡地说:“共和国一直存续,我只是来收回被维希政权窃占的领土,谈何恢复?”

下午,戴高乐沿着香榭丽舍大道徒步巡游,围观群众不计其数,目力所及尽是挥舞三色旗的人山人海,耳中所闻皆是“Vive La France”、“Vive La de Gaulle”(法兰西万岁,戴高乐万岁)。

当戴高乐从民族主义的澎湃情绪中冷静下来之后,环首四顾,法共、美国人和残余的维希分子面对权力真空摩拳擦掌;美国和英国仍未放弃肢解、削弱法国的国际地位;

负隅顽抗的德军仍在蹂躏满目疮痍的国土;私刑泛滥、物价高涨,国家濒临绝境。

但和四年前不同的是,戴高乐已经唤醒了法国人根植于血液中的民族自豪感,让他们想起祖国曾经是如何屹立在欧洲之巅。法国从来都是一个大国,一个为人类进步作出巨大贡献的文明。

虽然一个世纪以来,她虚弱不堪,饱经沧桑。但她仍然是法兰西,那个路易十四的法兰西、大革命的法兰西、拿破仑的法兰西、人民公社的法兰西。

现在,她是戴高乐的法兰西!

法国的镣铐依然沉重

德军败退后,压抑数年的复仇欲形成了一股席卷法国的私刑风暴。

被指控与德军发生关系的妇女遭到剃发游街,“法奸”则被送上绞刑架。期间不知有多少冤假错案和公报私仇,暴徒以爱国之名打砸抢烧、肆意施暴。所幸戴高乐的实际控制区迅速扩大,私刑被禁止,基层的秩序得到保护。

戴高乐不放过任何事实通敌的叛徒,也尽量减少对情节轻微之人的惩罚。1951年颁布的《大赦法》给清算活动画下句号,所有妇女和未成年人被赦免,在1554例死刑判决中,对988例作了减刑处理,贝当也得到特赦。

1944年末,戴高乐面对着一个比占领期更加贫穷、破败的法国。520万座建筑被毁,600万人无家可归,63万人死于战争。此外,3700多万英亩土地的荒芜和工业损失导致粮煤短缺、黑市横行。

大多数法国人蜷缩在破败的房屋中勉强熬过了1944年的寒冬。

次年,戴高乐将煤炭、石油、法兰西银行、雷诺等大型产业收归国有,为工作者提供保险、保护佃农的利益。凭借巨大的威望,他得以团结法国的政治力量在几年内完成重建工作,并在《马歇尔计划》的帮助下实现法国经济的快速复苏。

而且戴高乐拒绝迁入奢华的爱丽舍宫或总统别墅,而是在乡下自费租赁普通住宅生活。

但美好时光总是短暂的。

法国政客在危难时期可以团结一致,一旦国家步入正轨,混乱的党同伐异和政治斗争便死灰复燃,与战前如出一辙。

戴高乐认为,法国需要一个不受议会和党争影响的强有力的政体,总统应凌驾于党派之上自行组阁,只为人民服务,集中力量办大事。而不是整天忍受小官小吏的批评和质疑,焦头烂额于无休无止的政治斗争。

戴高乐在1946年1月1日发表演讲,警告法国政界如果不吸取过去半个世纪尤其是1940年的惨痛教训,终有后悔之日。他在1月20日宣布辞职,希望可以引起公众愤慨,逼迫政客接受自己的条件。

但他没想到的是随着战争年代的结束,人民很快忘记了他这位战争英雄。没有愤慨,没有游行,好像法国政府有没有戴高乐都毫无区别。

更坏的消息接踵而至,反动的拉尼埃政府妄图以武力维持在中南半岛的殖民统治,激起了越南人的全面抵抗,即越南抗法战争。法国政府在1954年的年的奠边府战役大败亏输,越南、老挝、柬埔寨宣布独立。

这场战争是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的催化剂,推动了法属非洲各国的独立进程。戴高乐冷眼旁观法国政客的拙劣表现,一边撰写回忆录,一边等待东山再起的那天。

而这一天,恰好又发生在戴高乐的崛起之地:非洲。

阿尔及利亚万岁

19世纪末,法国在非洲攫取大片土地,建立起反动、剥削、罪恶的法属殖民领。这其中法属阿尔及利亚的地位最高,在法律上是法兰西帝国的组成部分。

二战期间,非洲殖民地是戴高乐起家的基本盘。但战争结束后,历届法国政府无视当地人民要求获得平等公民身份的呼声,惯以暴力手段镇压民族独立运动。

这就引发了殖民地的武装抗争,也就是阿尔及利亚独立战争。战事拖延愈久,法军很快陷于治安战和游击战的泥潭中,联合国也越来越支持阿尔及利亚的独立主张。

法国政府进退两难,如果与对方谈判,就会触犯本国殖民财团的利益而被推翻,如果继续战争,法国只会越陷越深。

此时,蛰伏12年之久的戴高乐,终于动手了。

5月15日,他向全国人民发表声明:“拜多党体制所赐,法国12年来的种种痼疾难以根治。上一次,我受任于败军之际,领导法国救亡图存。今天,我奉命于危难之间,将接管权力再次拯救法国。”

此举,给当权者下达了最后通牒。

5月28日,戴高乐与国民议长谈判,他要求废除旧法,建立被赋予包括立宪权在内诸多特权的强有力的总统职位,议会中止,且无权干预他的命令。就任期间拒绝所有繁文缛节,甚至懒得与各党魁见面磋商。

议长闻言拍案而起,大骂道:“从阿尔及利亚事件开始到现在,我对你这个人真是看透了。你有一个独裁者的灵魂,根本就是第二个拿破仑!”

戴高乐淡淡一笑“恢复共和国的人是我,不是你。先生!”

6月4日,戴高乐来到阿尔及利亚,对着万千民众高呼“我理解你们!阿尔及利亚万岁!”。

安抚当地人之后,戴高乐软硬兼施把握战争主动权,在1962年3月18日与阿临时政府签署和平协定,体面退场。

7月1日,戴高乐兑现诺言,宣布阿尔及利亚独立。此后,法国在非洲的剩余殖民地各自独立,戴高乐因此被誉为法国非殖民化先驱。

戴高乐深知,并非阿尔及利亚事件重创了法国,而是腐朽的法国引发了阿尔及利亚事件,治标需治本。他对延续近一个世纪的旧体制深恶痛绝,嘲笑他们走马灯似的内阁是“荒唐可笑的芭蕾舞演出”。

要创建一个强力、高效的政权,实现“让法国再次伟大”的理想,绝不能在第四共和国这个行将沉没的破船上修修补补。而要大破大立,另起炉灶!

因此,为拯救法兰西,戴高乐必须亲手埋葬第四共和国。

再造共和

戴高乐设计新宪法的基本纲领是革除多党议会制的弊病,建立集军政大权于一身的总统体制

他有权力作出一切重大决定,在非常时期越过议会施政,直接任命总理,内阁也要听命于总统。

说白了法兰西只有一个话事人,其他人只需闭嘴照做。

法共与反对派破口大骂戴高乐是法西斯独裁者,但新宪法在1958年9月28日的全民公投中以79.2%的压倒多数通过。后来经调查,半数选民压根就没看过新宪法文本,人民选择戴高乐出自一个简单的逻辑:他是戴高乐。

10月4日,法兰西第五共和国诞生。

总统大选几乎就是走个形式,识大体的前任总统自觉退出竞选,戴高乐在12月21日以79%的选票支持当选法国总统。在就职仪式上,戴高乐走向凯旋门,手捧鸢尾花向无名烈士致敬。

当他转过身,法兰西第五共和国迎来了第一任总统。

经济是立国之本,戴高乐不相信华尔街的那一套,而是通过国家对金融系统的控制让更多资金投入到实际生产中,防止人民富豪和资本买办用各种手段搞空实业谋取私利。

他还在1967年规定所有成规模的公司必须将利润的一部分按比例无偿付给雇员。

通过高就业高收入刺激消费拉动内需,法国经济创下了19世纪以来的最高增长率,法国GDP在一个世纪以来首次超过英国,进入黄金三十年里最繁荣的时代。

对外,面对美国资本大举入侵,戴高乐指责其为“经济殖民主义”,下令限制美企在法扩张,鼓励法国企业与美国分庭抗礼。

1965年2月,为使法国不受制于人,戴高乐直接派遣军舰前往美国将法国的美元储备按照官方汇率兑换成等值黄金全部带走。

其他西欧国家纷起效尤,导致美国黄金储备和经济影响力大大减少,迫使尼克松在1971年禁止用美元兑换黄金,布林顿森林体系就此崩溃。

战略上,戴高乐宣布将以法国自己的武装力量保卫法国,绝不能像二战那样依赖外国。

他反对北约被美英控制,更厌恶本土被外国驻军。戴高乐以极为强硬、不容商量的态度逼迫美国将部署在法国的核武器、空军和陆军全部撤走,最后干脆在1966年退出北约军事委员会并拒绝参加任何军演,北约总部从此卷铺盖搬到布鲁塞尔。

美国国务卿迪安质问戴高乐,遣散美军是否还要挖出埋葬在法国的5万名美军遗骸?戴高乐抽了一口雪茄淡淡答道:“哦,那倒不必。”

不管美国政府如何威逼利诱,他一概置之不理,迫使驻法美军在1967年3月14日降下星条旗从法国全面撤退。

军事是戴高乐的老本行,他在二战前就认识到法国人口和生育率和弱于德国,所以数量劣势必须转化为质量优势。

戴高乐用雄厚的财力支撑法国军备摆脱美国的影响,从零开始建设法国自己的军工业系统和军事人才储备,要求一切关键武器自主研产。

法国军备个中翘楚便是在70年代开始研发,2001年服役的阵风战斗机和同年服役的戴高乐号核动力航空母舰。

戴高乐也极为重视核武的研究。

他在40年代后期就布局开采铀矿,与以色列科学家合作推进核武研究。

第五共和国时期,戴高乐通过与美国技术合作加速进展。最终,法国在1960年2月13日,于阿尔及利亚的撒哈拉沙漠地区引爆了第一颗原子弹,行动代号为“蓝色跳鼠”(Gerboise Bleue)。

从此之后,法国正式成为仅次于美苏英的第四个核大国。法国70%的电力均由核电站供应,西欧大部核电站都是法国制造的。

经过几代人的低调经营,法国如今拥有300枚核弹头的二位一体全球核打击力量,射程覆盖美国本土。

几个世纪以来,法国制订一切外交政策都无法绕开她强大的东方邻居:德国。

从普法战争到一战、二战,德国的三次入侵是法国苦难的根源。最初,戴高乐承袭克莱蒙梭的思想,力主严惩德国,甚至计划将其肢解。但美英出于反苏的需要拒绝了戴高乐的计划。

随着冷战的降临,戴高乐意识到世界秩序的构建者早已从西欧转移到了莫斯科和华盛顿。为了建设以法国为话事人的,与两级平起平坐的“欧洲人的欧洲”,必须实现法德和解合作

戴高乐极为反感英国唯美国马首是瞻的态度,他认为英美同为昂-撒文明,本土又孤悬海外,天生就是搅屎棍的材料。因此,戴高乐在1963年公开拒绝英国申请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的请求,指责英国是美国安插在欧洲的特洛伊木马。

直到戴高乐卸任后,英国才在1973年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

联邦德国经过50年代的迅速发展,也在摆脱对美依赖,德总理阿登纳担心美国会为苏联牺牲德国的利益,因此与戴高乐一拍即合。1948年9月14日,两人在戴高乐的科隆贝老家进行会晤。

戴高乐原谅了德国对法国造成的伤痛,德国经历浩劫也重新恢复了“理智”,两个古老的民族经过几个世纪的争斗第一次握手言和,决心共同努力加强欧洲联合。

1964年1月,法国成为继英国之后的第一批与中国建交的西方大国之一。

戴高乐很清楚中国在未来一定会崛起,拉拢中国将会给子孙带来巨大的优势。同理,戴高乐也与苏联修好,拉拢第三世界国家,争取更多对抗美国的筹码。所以,在冷战结束的最初几年,法国是美国的头号假想敌之一。

1968年4月,戴高乐散步时感慨道:“如今再没有什么棘手的事要对付了,也再没有什么英雄业绩可以创造了,我反倒觉得乏味。”

第五共和国遵照戴高乐亲手设计的蓝图前行10年,国势达到巅峰,但她的父亲却衰老了。

78岁的总统微微驼背双眼低垂,他再也不能通宵达旦处理公文,再也无法慷慨激昂地演讲一个钟头。

二战时期的风云人物逐渐故去,属于他们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几十年来,戴高乐对法国视若己出,像父亲那样在她娇嫩之时抗住了无数风雨,但孩子总有长大的一天。

1969年4月28日,戴高乐的改革计划被法国人民公投否决,他似乎早有预感,只是在法新社对法国说了简单的两句话:“我停止行使共和国总统的职务,此决定自今日中午起生效。”

说完后戴高乐如释重负,从西欧最有权势的人变成了一个普普通通的老人,此后法国的任何事都与他再无干系。

戴高乐回到科隆贝的老家,退掉所有政治访问,把全部精力都用在撰写回忆录上。

有空的时候,戴高乐会带着小孙子前往普法战争纪念碑,一字一句地教他念道:“法兰西之剑,折断在骁勇的法国人手中,此剑将由他们的子孙后代再次锻造出来”

年幼的孙子抬头一看,他的祖父满面骄傲。

1970年11月9日下午6时3刻,戴高乐走进卧室与妻子玩扑克牌。水壶的蒸汽氤氲而上,窗外的景致暮色苍茫,与之前的任何一天别无二致。突然,戴高乐摔倒在地。

在医生赶到之前,他因动脉瘤破裂与世长辞,一个时代彻底结束了。

戴高乐在1952年就立下了遗嘱:拒绝国葬、拒绝达官显贵参加、拒绝一切勋章、晋升、称号、表彰和碑像。只要在科隆贝双教堂举行简单的葬礼,墓碑上只写名讳与生卒年,最后,要葬在小女儿安娜的旁边。

将军去世后,毛主席立刻发出唁电:“惊悉夏尔·戴高乐不幸逝世,谨对他,反法西斯侵略和维护法兰西民族独立的不屈战士,表示诚挚的悼念和敬意。”

戴高乐也成为唯一让新中国降半旗的西欧领导人。

戴高乐曾对自己评价道:“担负历史使命总难免有许多失误,但是我对法国必须做的事情没有犯太多错误,对事关法国命运的事情,我问心无愧。”

戴高乐接受传统的爱国教育长大却主导了对德和解,作为旧军官的一员却亲手肢解了法兰西帝国,受英美帮助而崛起却终生反英抗美,被骂作独裁者,但最后手握军权却主动退位,不贪恋权力也没有制造流血事件。

真正做到为法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完成法兰西民族伟大复兴的不朽功勋。

在人类二十世纪的历史上,能称作伟人的寥寥无几。能与天上的红太阳、新大陆的轮椅巨人、北方的伟大导师和钢铁之人并驾齐驱的伟大人物,唯高卢准将耳。

戴高乐在回忆录的开篇写道:

“我把法国想得像童话中的公主或壁画上的圣母一样身负崇高而卓越的使命。我本能地感到上天创造法国,不是让她完成丰功伟业就是蒙受灾难······

总之,法兰西如果不伟大,那就不配称为法兰西!

戴高乐曾有戏言:自己毕生奋斗的结果,恐怕只落得科隆贝山上的洛林十字。

在他去世两年之后,科隆贝小山上竖立起全国数百万人捐款修建的高达43米的巨型十字雕像。就像一位沉默的巨人永恒守望着法兰西的土地。

- END -

睫毛膏怎么卸(名门泽佳睫毛膏卸不干净,三个方法卸的快速又干净)

大多数人在卸妆时害怕过于粗糙的想法是正确的让我们看看睫毛膏是如何干净的为了快速卸妆...

樊锦霖(脸部僵硬、下巴尖、面部状态不好,“整容脸”充斥着大屏幕)

脸部僵硬下巴尖面部状态不好整容脸充斥着大屏幕近几年来影视剧中的整容脸越来越多明星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