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云鹏(《我可怜的马拉特》再登实验剧场,“能在剧场相见是幸福的”)

最后更新 :2023-04-10 18:18:23

《我可怜的马拉特》再登实验剧场,“能在剧场相见是幸福的”

澎湃新闻记者 王诤

6月24日起,北京人艺小剧场剧目《我可怜的马拉特》登上实验剧场的舞台。这部细腻委婉又深刻浓烈的作品,既给观众呈现了激荡在舞台上的青春与梦想,又展开了对人生复杂课题的深入探讨。经过去年的首演,该剧目今年作为建院七十周年纪念演出二度归来。这也是继3月21日《朱丽小姐》在此演出结束后,时隔整整三个月,北京人艺实验剧场再度开门揖客。

《我可怜的马拉特》海报

2022年,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建院七十周年,同时也是中国小剧场戏剧40周年话剧——以1982年在北京人艺实验剧场上演的先锋话剧《绝对信号》为开端,中国当代小剧场话剧演剧事业蓬勃开展了起来。北京人艺著名艺术家,也是当年《绝对信号》的导演林兆华之女林丛,担纲执导人艺版《我可怜的马拉特》,这也是她第一次在人艺舞台执导话剧。6月24日首演结束后,林丛在个人朋友圈中感怀:“能在剧场相见是幸福的。”

《我可怜的马拉特》剧照,本文该剧剧照均由李春光拍摄。

“别怕,成为幸福的人”

导演林丛表示:“正如这部戏中的主人公在成长,希望我们也能用作品和观众一起陪伴彼此的成长。”她还在朋友圈中展示了专门为此轮演出定制的观众别册,被制作成一封信笺的样式,信函中她还写道,“戏剧是一座桥梁。连通舞台和心灵,连接过往和未来,连接现实和理想。我们都是可怜的马拉特,让我们勇敢生活,别怕成为幸福的人。”

“别怕成为幸福的人”是心理学研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尽管人人都有实现自我的本能。吊诡的是,不管是在人生职场,还是爱情婚姻,很多人却自甘不配,往往不敢真正去追求幸福。出自苏联著名剧作家、“家庭心理剧流派”代表人物阿尔布卓夫(1908~1986)之手的名剧《我可怜的马拉特》,正是于寓目。

“我可怜的马拉特,你总是幻想不可能的事情,却害怕成为一个幸福的人。”是剧中丽卡对那个看似玩世不恭,实则懦弱心重男人的控诉,也是“点题”的金句:他们明明早已彼此相爱,却碍于友情与同情,一次次擦身而过。特别是当列昂拖着一条残臂从东线战场回来,自私地想将丽卡的爱情当作生命最后的寄托——哪怕明知这其间同情更多一些,也要死死地据为己有时,马拉特选择了将自己放逐出本属于他的那间客厅……在苏联广袤的国土上,马拉特终于成为一名架桥工程师,却无力建一座心桥,回到恋人身边。

《我可怜的马拉特》剧照

2019年时,北京人艺首次将阿尔布卓夫的《老式喜剧》搬上舞台,备受好评。阿尔布卓夫在苏联乃至国际剧坛都享有盛誉,有着“现代契诃夫”的美名。《我可怜的马拉特》一如既往体现了他关心人,着眼于人的生活、命运、情感为出发点的创作风格,用细腻委婉又激情澎湃的笔触,讲述了三个在战争中相遇的年轻人相遇、分离、重逢的故事,亦是在讲每个人应该如何面对生活与选择,如何找到和认识真正的自己。导演林丛解读道,这其实代表了一种面对自己,面对生活的态度,“我们的幸福到底是什么,我们为了这个幸福会失去什么,我们会不会因为害怕失去而不去追寻。”

二度打磨,“强化人物个性”

作为一部展现复杂人生经历的作品,这部戏无疑为演员提出了巨大挑战——角色复杂的生活遭遇造就了每个人多面的性格,在表演时既需要内敛又需要展开,把层层意思表达清楚。这对于王佳骏、陈红旭、石云鹏三位北京人艺的青年演员来说,是一次挑战也是一次舞台成长的机会。

经过去年首轮演出,每个人都收获了更多对角色的体验,因此导演林丛在之前准确并且符合人物基调的基础上对演员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一轮我们会根据观众反馈,调整一些节奏。同时更加强调人物本身的个性,能放能收,演出人物更多一层的内心世界。”而为了更好地让年轻人提升,剧组还安排了何冰来为演员指导独白。“这也是人艺的传统,传帮带。”据悉,北京人艺副院长冯远征专门为该戏开设了表演工作坊,知名演员何冰更是在此轮演出前召集三位年轻演员,传授剧中独白技巧。

片中三位主演,饰演马拉特的王佳骏、饰演丽卡的陈红旭以及饰演列昂的石云鹏,都是人艺90后演员。年龄最大的王佳骏,也才刚过而立之年。他在这部苏联话剧中,还奉上了一段俄罗斯民族特有的赶马车舞,显现出不俗的舞台功力。看他们的表演,既见生活流的自然而然,又有诗意的沉郁顿挫,将饱受战争带来的颠沛流离,和平年代面对爱情选择的聚散离合,以及心头那从未曾熄灭的理想之火,全都演绎得丝丝入扣。

《我可怜的马拉特》剧照,王佳骏饰演马拉特(右)、陈红旭饰演丽卡。

除了作品本身的吸引力,该剧的舞台呈现也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包裹式的舞台,观众在舞台两侧对面而坐,既可以看到舞台上的演员,也能看到对面的观众,再加上演出过程中真实环绕的爆炸声、舞台上方倾泻而下的流沙,打入观众席的斑驳树影……导演林丛介绍称这样的舞台既唯美又让观众有更强的代入感。“我们想在舞台环境中,埋下诗意的种子”,同时这样的呈现也更符合生活场景,“我希望观众能够静静地坐在那里,就像跟我们一起生活在这里,台上人的困惑与选择就是我们自己的。”该剧将上演至7月11日。

《我可怜的马拉特》剧照,石云鹏饰演列昂(中)。

小剧场40周年 就像是一个魔盒

回首往昔,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北京人艺着手进行新的戏剧尝试。1982年7月15日北京人艺原创话剧《绝对信号》开始排练, 11月1日正式演出, 开创了中国小剧场话剧先河,被称为中国小剧场戏剧的“开山之作”。《绝对信号》在表现形式上吸收了西方现代派的戏剧手法,突破了传统话剧的时间结构,拓宽了戏剧表现的空间,探索了新的戏剧和舞台观念。

据澎湃新闻记者了解,为适应话剧形势的发展、培养人才、开辟一个新的演出阵地,北京人艺先后建成了北京人艺小剧场和实验剧场:1993年2月,剧院决定将首都剧场南边老食堂改建为小剧场,并于1995年11月落成并投入使用,开幕话剧是由剧院排演的美国剧作家萨姆·谢泼德创作的《情痴》(任鸣执导)。2008年时,因设备老化,小剧场停止使用。2018年10月,扩建整体规划,这座小剧场正式拆除。2021年时,随着北京国际戏剧中心的落成使用,中心内再度恢复了北京人艺“小剧场”。

《情痴》剧照

作为北京最早建立的小剧场,这里见证了许多代表着先锋、实验色彩的小剧场戏剧的诞生,林兆华、任鸣、孟京辉以及众多戏剧导演的作品,都曾经在人艺的小剧场里被观众熟知。

日前过世的北京人艺院长、导演任鸣曾感慨道,“小剧场戏剧就是一座‘梦工厂’。它为导演提供了展示创新和探索精神的舞台。许多实验剧场都在这样的场馆举行。若想真正了解中国的舞台剧,就不能不看小剧场。”

近三十年来,在北京人艺小剧场和实验剧场演出剧目的剧照集锦。

北京人艺的实验剧场较上文提及的“小剧场”成立时间稍晚。2002年9月,剧院研究决定将首都剧场三楼排练厅改造为第二个小剧场,同年11月,命名为“北京人艺实验剧场”。2003年3月,北京人艺实验剧场正式落成并投入使用至今,当年的揭幕话剧《我爱桃花》,也是任鸣执导的。值得一提的还有,1982年,“大导”林兆华执导的先锋话剧《绝对信号》,便是在这处前身为排练厅的所在上演。说北京人艺小剧场艺术,乃至中国当代小剧场艺术发轫、肇始于此,亦不为过。

《我爱桃花》首次公演剧照

林丛结合此次执导《我可怜的马拉特》的体会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传统的大剧场是在三壁镜框式舞台中打开一面“墙”。另外,上世纪80年代以前的剧目大都符合“三一律”,舞台布景也比较写实。“小剧场的出现,打破了这个‘镜框’,它让观众可以在舞台四周观看戏剧,也打破了舞美要有写实的布景,而是用极简的布景代替,进而让这里成为一个表演与观看纯粹的空间。这个概念就像是一个魔盒,创作者和观众都可以打开想象,将剧作继续做无限的延伸。”

《我可怜的马拉特》演出现场空镜。摄影 王诤

这座建筑面积仅400平的实验剧场,“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也因其小,舞美设计正好别出心裁,真正做到了“一戏一格”,各不重样;还因其小,舞台和观众席近在咫尺,演员和观众几乎平视。表演的逸兴横飞,观赏的全神贯注,纵然没有VR、AR的科技噱头,却委实才是“沉浸”的享受。

责任编辑:程娱

校对:张艳

- END -

工作后申请出国留学(工作五年还能出国留学。#莉姐说留学)

事情五年还能出国留学莉姐说留学还能出国留学吗莉姐都以前事情年了为什么还中途出国留学...

办理出国留学机构营业执照手续(留学生创业落户公司注册流程)

留学生创业落户公司注册流程随着国家的发展市场不断扩大虽然国外的经济很发达但是现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