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留学去哪(胡适三回母校)

最后更新 :2024-03-24 16:50:10

胡适三回母校

胡适

1905年春天,14岁的胡适因回绝到场上海道台掌管的测验,分开梅溪学堂,入澄衷学堂(今上海市澄衷高等中学前身)学习,在此度过了一年半名贵的中学生存。1936年4月,胡适在《敬贺母校卅五周年岁念》一文中蜜意地追念:“我分开澄衷整整30年了。但我如今追念那一年半的光阴,我还以为那是我幼年最得益的时期。”感激之情,溢于言表。胡适曾先后三次回母校观察,演讲,其谦恭温厚、和蔼可亲的外貌,深深地镌刻在澄衷师生的心中。

澄衷学堂旧貌

第一次是在1919年5月5日,胡适来沪接待他的教师杜威博士。受澄衷学校校长曹慕管约请,胡适于该日上午11时20分在母校公布演讲,当日《申报》以“澄衷学校接待胡博士”为题,作了扼要报道。此时的胡适,留美归来回头近两载,已是名誉显赫的北大传授、新文明活动的首脑之一,士林皆以“我的伙伴胡适之”为荣,各地皆以约请到胡适演讲为耀。胡适慨然答应来澄衷演讲,足见其对母校的友情之深。关于这次胡适演讲的内容,史料并无纪录。这天正是“五四活动”发作的第二天,推想胡适的演讲,新文明、新头脑的转达应是题中之义,大概还会言及其在母校所受之教导。

第二次在1929年(具体日期不详),胡适时任中国公学校长兼文理学院院长。据陈存仁在《阅世品人录:名中医学旧上海见闻录》(广西师范大学出书社,2008年1

月版)中记叙,在一次会餐会上他初识胡适,颇为投缘,胡适托他约请澄衷学堂老校长谢观,在大新街“松月楼”吃素斋。谢观是澄衷学校第六任校长,仍任上海中医学专门学校校长;陈存仁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名医,曾就读于上海中医学专门学校,故谢观与其有师生之谊。三人因缘际会,相谈甚欢。谢校长谈起澄衷学堂完备地保存着历届毕业生的考卷,连胡适写的九宫格大楷也在其内。胡适听后颇为兴奋,他还向谢校长要了一本《澄衷学堂发蒙读本》(即《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称之为“中国自有学校以来,第一部教科书”。几天后,胡适约陈存仁一同到虹口塘山路母校去,当时学校已更名“澄衷中学”。那天可巧放假,没有什么人,但胡适照旧巡游操场、课室等处,盘桓了三小时,大发“思古之幽情”。这是胡适的一次“非正式拜候”,他不愿惊扰校方,寂静地寻访旧地,怀念在此逝去的芳华。

第三次是在1947年10月24日,胡适时任北京大学校长。据1947年10月26日《申报》报道,胡适于上午9时由老同砚陈受昌、张祖训伴随至母校澄衷中学旅行,澄衷中学全体师生在该校澄厅议会接待,胡适公布即席演讲。事先学校正处抗战完毕后的复校期,可谓百废待兴。胡适先从师生唱的复校歌谈起,回忆他就读澄衷时的情形,对澄衷校园遭日寇毁坏深表愤慨。他大方煽动地说:“我这个老校友很想让小伙伴们晓得在国难时期陷落八年之中,澄衷在王校长向导之下,不为敌威所屈,宁蒙受校舍之毁坏,吃尽辛劳,忍受着渴望光芒,在外表租屋策划。当时是我们澄衷最苦的年代,也是澄衷最光彩的年代。”他渴望各校董在困难之中,不要悲观,先规复校舍,添置装备,安插作业,积极办一个最好的中学。之后还引述法国封建家巴斯德的故事,分析教导救国的紧张性,勉励澄衷学子积极向学,为国度和社会树立中小学的典范,并表现愿为母校力谋规复。

胡适还于1936年4月为母校35周年岁念刊亲笔题词:“求友以自傲其身,造士以求身之不死——魏禧的话用来恭贺澄衷母校卅五周年大寿。”这是胡适晚年颇为推许的一句名言,寄予了他对母校延揽人才、培养贤士的殷切渴望。1946年7月,胡适就职北大校长,他在履历卡“出身”一栏赫然填上“澄衷中学”。澄衷,承载了胡适优美的芳华追念,成为他终身的收藏。胡适三回母校,其意当缘于此吧。

今天的上海澄衷中学

- END -

美国留学读博士要几年(美国留学读博士要几年才能毕业)

一个问题想去美国读研究生究竟需要几年众所周知在留学圈里美式教育一直吸引着众多学生并...

法国硕士留学几年(为什么国外的硕士学位需要1年?)

为什么外洋的硕士学位必要年社会各行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人们对高学历的需求度也在逐年提...